1、判断题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责任种田,五谷丰登,银行存款增十倍;包干分配,百业兴旺,仓里储粮翻两番
②抓白天抢晚间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加油干;学先进当模范多快好省一天等于二十年
③去岁卫星探月,访得嫦娥传喜讯;今秋奥运环华,迎来健将夺金牌
[?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不堪忍受溥仪的凌辱,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
[? ]
A.清王朝已经彻底没落了
B.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封建观念
C.法院的权力已经高于皇权
D.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制度已经确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社会生活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这些新气象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响亮地提出了破除三纲五常、反对男尊女卑的主张,要求女子参政,大学开放学禁,男女职业平等,社交公开,婚姻自由。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说:“妇女地位是由社会的‘经济构造’决定的,……妇女要解放,只有推翻这种社会的‘经济构造’。”
——摘自罗业心《五四运动与中国政治现代化》
(2)概括材料二关于妇女解放的核心主张及其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从百年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因此,不断在应对矛盾与困境中试错,而不是根据先验的理性的蓝图设计,构成了支配人们做出现代化选择的基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国人是怎样在不断的“试错”中找到正确的现代化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新气象:剪发辫;更新服饰;崇洋(或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成为时尚。原因:政治上,社会改革和革命的进行;经济上,近代工商业经济的产生发展;思想上,民主思想的传播和西学的传入。
(2)主张:提倡男女平等。方式:强调妇女解放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3)曾国藩、李鸿章等发起了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开展了戊戌变法;孙中山等领导了辛亥革命;陈独秀、李大钊等倡导了新文化运动;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为“上海——吴淞”铁路。1876年由怡和洋行承建,该铁路于1877年被中国政府购得后捣毁。对此你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B.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C.清政府推行“铁路国有”政策,维护中国铁路路权
D.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清政府对铁路这种新生事物的态度。根据题干中给出的“该铁路于1877年被中国政府购得后捣毁”,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清政府对于西方文明的不接受,这反映的是清朝深受古代封建愚昧保守思想的束缚。故本题选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淞沪铁路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起步于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