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24年l2月,北京开通有轨电车。民间竹枝词写道:“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能够印证新式交通工具?
[?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推动了城市人口的增长
D、取代了原有的出行方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扮。然而这一陋习在晚清开始有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有
①新式教育的出现②西学东渐的结果③政治运动的推动④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推动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材料二 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摘选自《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写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姻礼俗。
(2)特点:中西合壁,相得益彰;既保存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外部因素:受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
(3)积极影响: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和近代化进程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中国人百年梦圆。为体现上海城市变迁的历史,学校组织了图片展,请你按示例完成以下展板。(13分)


参考答案:展板一 图片素材(2分)
答案1:时间、主题上与题意相符合的答案。(2分)
?煤气灯的图片;电车的图片
?柏油路的图片;石库门的图片
其他答案。(0分)
选材说明(4分)
答案1:符合示例表述,从城市建设角度回答。(4分)
?建立城市公共照明系统;建立城市交通系统
?建立城市道路心态;改善城市居住条件
答案2;与示例表述不同,单基本符合题意的说明。(2分)
?夜生活成为可能;方便了人们出行
?方便了人们出行;出行了具有海派特色弄堂文化
其他答案:同义反复或未作原因说明
?街灯经历了从煤气灯到电灯的转变
原因分析(3分)
答案1:从制度建设层面进行归纳,举出相关史实。(3分)
?另一方面,城市管理制度建立,如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另一方面,借鉴租界管理模式,如“总工程局”的成立
答案2:进行了归纳但无史实的例证。(2分)
?城市管理制度的建立
答案3:仅举出有关史实。(1分)
?工部局的出现
其他答案:回答与问题无关或仅笼统回答。(0分)
展板二(2分)
答案1:从政治、经济层面归纳并举出相关史实。(2分)
?改革开放,浦东开发
?中国经济发展,上海抓住机遇
答案2:仅列出相关史实或仅作归纳。(1分)
?浦东开发开放
其他答案,回答与问题无关或仅笼统回答。(0分)
?城市进一步发展
展板三(2分)
答案1:从历史回顾中引发的思考。(2分)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克服工业化带来的弊端,保护生态环境。
?要克服城市化进程中因人口涌入带来的社会问题,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答案2:缺乏历史感的思考。(1分)
?要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其他答案。(0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学界开通到女流,金丝眼镜自由头。皮鞋黑袜天然足,笑彼金莲最可羞”。这首《竹枝词》所描述的情景开始于
[? ]
A.18世纪中期
B.19世纪初期
C.19世纪后期
D.20世纪中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