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 ]
A、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B、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中国人百年梦圆。为体现上海城市变迁的历史,学校组织了图片展,请你按示例完成以下展板。(13分)


参考答案:展板一 图片素材(2分)
答案1:时间、主题上与题意相符合的答案。(2分)
?煤气灯的图片;电车的图片
?柏油路的图片;石库门的图片
其他答案。(0分)
选材说明(4分)
答案1:符合示例表述,从城市建设角度回答。(4分)
?建立城市公共照明系统;建立城市交通系统
?建立城市道路心态;改善城市居住条件
答案2;与示例表述不同,单基本符合题意的说明。(2分)
?夜生活成为可能;方便了人们出行
?方便了人们出行;出行了具有海派特色弄堂文化
其他答案:同义反复或未作原因说明
?街灯经历了从煤气灯到电灯的转变
原因分析(3分)
答案1:从制度建设层面进行归纳,举出相关史实。(3分)
?另一方面,城市管理制度建立,如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另一方面,借鉴租界管理模式,如“总工程局”的成立
答案2:进行了归纳但无史实的例证。(2分)
?城市管理制度的建立
答案3:仅举出有关史实。(1分)
?工部局的出现
其他答案:回答与问题无关或仅笼统回答。(0分)
展板二(2分)
答案1:从政治、经济层面归纳并举出相关史实。(2分)
?改革开放,浦东开发
?中国经济发展,上海抓住机遇
答案2:仅列出相关史实或仅作归纳。(1分)
?浦东开发开放
其他答案,回答与问题无关或仅笼统回答。(0分)
?城市进一步发展
展板三(2分)
答案1:从历史回顾中引发的思考。(2分)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克服工业化带来的弊端,保护生态环境。
?要克服城市化进程中因人口涌入带来的社会问题,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答案2:缺乏历史感的思考。(1分)
?要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其他答案。(0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这说明
A.修建铁路受到顽固势力的反对
B.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
C.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
D.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侵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关键词“铁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B、C、D不符合“说明”意图。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说:“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做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照片呢?”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
[? ]
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束缚
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
D、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瞥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与该诗所描写的社会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