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旧时干支计时法,一夜为五更,一整天则为十二个时辰,每一更和每一时辰都合约现在的两小时。一更(鼓)是戌时19时至21时左右,那五更(五鼓)是
A.子时半夜23时至凌晨1时
B.丑时凌晨1时至3时
C.寅时3时至5时
D.寅时5时至7时
2、判断题 有人写诗赞叹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是
①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 ②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③我国的交通和电讯事业迅速发展 ④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交通和电讯大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判断题 “一切以为农业产量只能按百分之几速度而不能按百分之几十的速度增长的悲观沦凋已经完全破产了。”“地的产量是人的胆决定的。”以上见诸报端的言论出现于?(?)
A.社会主义改造中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之中
D.改革开放的初期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古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
(1)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或主张。(4分)
(2)根据相关观点,分别指出四则材料所代表的学派。(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思想哪个对当时影响最大?哪个对后世影响最大?(4分)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凤凰网》
回答:
(1)材料一对中国的君主制度持什么观点?(2分)依据材料说明支持其观点的依据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8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