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758年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乾隆应对“霾灾”的做法受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材料所讲的是发生了霾灾,皇帝举行祭天活动可知这讲的是“天人感应”。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君齐桓公田午,在齐国都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各国、各家学者纷至沓?来……“邹衍、淳于髡……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
——《盐铁论》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孟子·公孙丑下》
“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司马光《稷下赋》
(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特点。(4分)
材料二?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人权宣言》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中《孟子·公孙丑下》观点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观点不同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1)齐国官办;诸子百家汇集;提供政治咨询;培养人才,传播文化。(4分
(2)同:都主张言论自由。(2分)
异:材料一中认为未做官就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材料二强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受言论自由。(4分)
不同的原因,所处时代的代表的阶级不同。(2分)
本题解析:考查百家争鸣和西方人权思想。第一问考查稷下学宫的特点,从材料一的“国君齐桓公田午,在齐国都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总百家之伟说”即可归纳。 第二问关键在于理解文言文的含义,不同的原因可用阶级分析法解答。
点评:战国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定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A.兰新、包兰铁路的正式通车
B.大庆、胜利、大港油田的建成
C.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D.结晶牛胰岛素研制成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识记题,ABD都是十年建设成就,而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是文革时期的成就。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两弹一星”是指(?)
A.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西学东渐的影响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文化政治中心东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北宋的时候北宋五子集中在黄河流域,而到明朝儒学家主要集中到长江中下游,其原因在于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转移完成,大部分的仁人志士移到了南方,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