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20年《新妇女》载文指出:“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传统婚姻观念的动摇?
B.封建礼教彻底崩溃
C.西方新式婚姻观在我国确立?
D.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差异(单位:%):

样本资料来自1996年在上海、哈尔滨对65岁以下的已婚女性及其配偶为调查对象(共3200名)的入户访问?。
——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材料2:解放前结婚要办嫁妆、坐花轿、请吹鼓手,这在新中国都被当成是封建迷信的资本主义的旧观念、旧风俗,要破除,要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思想、新风俗。早在50年代,大摆结婚宴席被批评为浪费、不经济。…1964年后人们继续提倡简单节约的婚礼,用新的结婚仪式取代旧的习俗,新娘不再用轿子迎娶,也不再穿红色的嫁衣,亲戚、朋友,同事参加的茶聚取代了婚宴,在茶会上生产队的干部讲话,新郎、新娘讲述相互结识的经过。新郎新娘不是在“天地桌”前,而是在毛主席像前向父母、亲戚朋友鞠躬行礼。
——罗梅君[德]:《北京的生育婚姻和丧葬》
(1)概括材料1中择偶标准变化的趋势。
?
(2)材料2中婚姻习俗在解放前后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依据材料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认识上述择偶标准和婚姻习俗变迁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
参考答案:(1)1977年后对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的关注度比1976年前呈总体下降趋
势,但略有波动;本人成分、政治面貌关注度持续下降;学历关注度持续上升。
(2)变化:解放前结婚办嫁妆、坐花轿。解放后,茶聚取代了婚宴,新郎新娘不是在“天地桌”前,而是在毛主席像前鞠躬行礼。原因:新中国对旧观念、旧风俗的批判;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思想、新风俗的传播;社会对消费、不经济习俗的批评;对毛主席的崇拜。
(3)择偶标准的变迁有利于减少政治生活对婚姻的严重影响,促进平等观念和重视教育风气的形成;婚姻习俗的变迁有利于冲击传统观念,形成删繁就简的婚俗和勤俭节约的风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12年1月1日,《民立报》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为题发表文章,作者将传统的“匹夫”巧妙了换成“匹妇”,所要表达的思想应包括?
①女性要处于社会主导地位 ②男女平等的观念
③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 ④救国必须要依靠女性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09年10月举办的“奋进的江苏——庆祝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全国展示了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取得的辉煌成就。国家最早批准江苏对外开放的是
[? ]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港口城市?
D.经济技术开放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02年6月26日《大公报》所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引述如下:“近有南国志士某君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条件如下:一要天足;二要晓中西学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征婚广告是迄今为止见诸报端的第一则未公开姓名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此时
①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③近代中国政治运动的影响 ④人们思想的解放
[? ]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