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关于城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又称城市化,是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
B.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C.建国后,我国的城镇化进展顺利
D.我国城镇化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新中国成立初城镇化水平只有10 .64 % ,经历了"三年恢复"和“一五"时期平稳发展、大起大落的“大跃进”与调整时期以及“文革”“三线”建设的停滞发展等阶段, 到1978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只提高到17 .92 % ,这与我国选择的重化工业化道路、急于求成的政策以及城镇化水平起点低等因素有关。以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走向了改革的春天,随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这给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带来了新的契机,从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涌现与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伴而生,对城镇化发展形成巨大的推力。因此C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ABD表述正确。
点评:在做否定型选择题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75年的全面整顿与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
A.都是针对“四人帮”而开展?
B.都是纠正“文革”“左”的错误
C.都是针对经济工作中“左”的错误?
D.属于前后相继的思想解放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粮食产量增长率大幅度下降的情况,其中1959年、1960年两年粮食增长率分别比1956年下降19.78和20.37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
[? ]
A.严重的自然灾害
B.经济建设中出现左倾错误
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
D.严重的社会动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30多年来,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A项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B项是直接目的,吸引外资也是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故C项正确;D项和对外开放没有直接联系,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