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交流、合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二两段话预示着什么?地图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对欧洲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欧共体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8年,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
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欧共体。其后,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加入。
1975年,欧共体首脑会议正式定名为“欧洲理事会”。
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
(2)依据材料二概括欧共体的演进趋势。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三?

(3)材料3中漫画2与漫画1相比,反映了西欧与美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参考答案:
(1)预示;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走向破裂,对抗即将开始。
事件: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
影响:政治格局;欧洲分裂。
经济格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两种经济制度并存、对抗。
(2)趋势:从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扩展,程度不断加深;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
原因:经济实力增加,要求政治上更好地维护欧共体成员国的利益;德法之和解;超级大国加紧在欧洲的争夺,西欧各国要求更有效地维护自身安全。
(3)变化:西欧在政治、经济上依赖美国,转变为经纪商成为美国竞争对手,政治上力图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了;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语与发展。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汉武帝以后,儒学长期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主要是因为它倡导
①“君权神授”②“大一统”③“民贵君轻”④“君舟民水”
A.①②B.②③C.①③O,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汉朝初年的一位文人这样说:“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社会风气与社会组织的变化,源自于商鞅那一方面的措施?
A.以连坐法来增强政府对民间的控制
B.以军功爵位来鼓励臣属、人民效命疆场
C.以赋税的压力来防止民众游手好闲
D.以土地的私有来提高农业经营的效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干是出自贾谊论时政疏,或称治安策;商鞅的措施,造成中国出现小家庭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哪一言论不是董仲舒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的体现(? )
A.“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
B.“塞兼并之路”
C.“春秋大一统”
D.“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其中限田,严政和轻徭薄赋都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内容,而大一统的观念是董仲舒新提出的,符合汉武帝时期维护统治的需要,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① 孔子的“礼” 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宗法制 ④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违背了传统的宗法制度、伦理道德、等级秩序,因此① 孔子的“礼” 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宗法制都符合题意。但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是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显然与此无关。
点评:从干扰项的设置分析,组合题有两种基本解法。其一,所有选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情况下,这时结合所学知识逐一肯定,因为全部符合,也谈不上排除,我们称之为肯定法。其二,只要有一项是不符合题意,就可采用排除法,亦称筛选法。通过几次筛选,逐渐缩小范围圈,然后选定符合题意的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