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解析:项“御史大夫”是秦朝时期三公之一,职掌监察百官。故选B项。A项“节度使”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长官。C项“提刑按察使司”为明朝时期设置地方长官。D项“刺史”为汉武帝时期设置,监察百官,与题目时间要求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了,已不限于 三省长官;宰相成员增多,既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从而避免 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三省把中央机构的职能主要分为参与决策(包括立 法)和行政两大部分,分工同时又合作,有很大的合理性。这样,大大加 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皇帝大权旁落。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 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中央机构职能合理分工,加强了皇权。故选择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 狱”等。可见,唐朝御史台:
A.职能广泛,地位重要
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C.属于中央司法机构
D.有效抑制了吏治腐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御史早在秦代就已设立,与宰相、太尉并承三公,故B项说法不准确;C项 与题意不符;D项与史实不符。从材料“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可知唐朝御史台职能较广泛,地位重要,所以应选A。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代的监察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A.教育迅速发展
B.文人队伍壮大
C.商品经济发展
D.市民阶层壮大
E.资本主义萌芽
F.资产阶级产生
G.小农经济发展
H.农民的文化需求增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分析能力,考点是中国古代文学。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认识经济和社会因素是推动古代文学形式变迁的最主要原因,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能够歌唱的词适应市井生活需要,逐步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故B项正确。A项是次要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代中后期,故C项时间不符;小农经济和农民因素与宋词的市民背景相反,故D项违背事实。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丞相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官职,其终止是在
A.清朝
B.明朝
C.唐朝
D.元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正式下令罢除丞相职位,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隶属于皇帝,并且明确宣布成为定制。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所以答案选B。其他选项不符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