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10年4月20日中央电视台“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募捐晚会上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如下图)共募得善款21.75亿元人民币。这反映出的社会风尚是?

[?]
A.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
B.追求时尚、讲究质量 ?
C.相互关爱、赈灾济贫 ?
D.豪华奢侈、过度享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供销社就已发行社员股票。该股票发行的主要目的是?

[? ]
A.?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B.?帮助农民恢复和发展生产
C.?引导农民走人民公社化道路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引起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有
①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②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③重大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的推动 ④人们的愿望与追求
[? ]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当颇富文采的人开始发表政论性观点——一种朝廷严格禁止的,只能在通商口岸的保护下才有可能从事的活动时,中国报刊业最终超过了纯粹事实报道的水平。”材料是要说明
A.政治变革运动推动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B.中国报刊业局限于报道新闻
C.清政府严格禁止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D.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归功于通商口岸的设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以采取排除法,由“中国报刊业最终超过了纯粹事实报道的水平”可以排除B;依据材料可知朝廷严格禁止发表政论性而不是禁止中国报刊业的发展,从而可以排除C;通商口岸的设立便利了近代思想的传入,但不能把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归功于通商口岸的设立,可以排除D;从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中国的报刊业得到了发展,表现为开始发表政论性观点,而原因应是政治的变革运动,如戊戌变法等,故选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业发展的原因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