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为了削弱相权,汉代、唐代、宋代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汉代汉武帝设立中朝制度,削弱外朝丞相的权力;唐朝和宋朝都采用三省六部制,三省各有明确分工,中书省起草昭书,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
A.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
B.都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
C.都把才德具体化,难以操作
D.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指公正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对荐举人缺乏有效的约束,不公正不合理,故D正确;察举制不是按门第选拔官吏,A错误;科举制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B错误;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标准是门第高低,不是才德,C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
①西周实行宗法制
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
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等级制度”、“亲情关系”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宗法制相关内容。据此,分析、判断选项,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治·农耕经济的发展与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清朝的“康乾盛世”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左图右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下面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四幅地图(部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呈现什么趋势?(4分)
(2)图三和图四所示地方行政制度的本质目的是什么?结果有何差异?(6分)
(3)从文明发展的视角分析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趋势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1)分封制和郡县制。(2分)趋势: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形成)。(2分)
(2)目的:巩固封建统治。(2分)结果:郡国并行制实施后,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2分)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我国省制的开端。(2分)
(3)影响: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推动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保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3分)
本题解析:(1)从图一中有宋,齐,燕,鲁等字样,可以反映出分封制的特征,图二是秦代疆域图,有大量郡出现可知这是郡县制的反映,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2)图三展现了汉初的郡国并行政体,图四所示是元代的行省制,统治者采用这两种模式的目的相同,即巩固封建统治,但结果却有天壤之别,郡国并行制实施后,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3)结合教材内容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文明产生的积极影响即可。
考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点评: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严格控制地方的权力组织方式,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与地方管理体制紧密相连,分封制下地方分权严重最终导致国家的分裂,秦统一中国后开始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确立;在经过汉初郡国并行体制失败后,郡县制模式的优越性开始表现出来,此后郡县制得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程度也得以增强;在经过唐宋对郡县制的变革后,元代实行了行省制,更为成熟的地方管理模式出现,地方再也未出现能和中央分庭抗礼的现象,中央集权得以极大增强。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中国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