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出自柳公权之手的书法作品最有可能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以颜真卿、柳公权为代表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主要是楷书,而楷书的特点是端庄浑厚,注重规范法度,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只有D是最注重规范的。
考点:古代书法
点评:书法的三个字体
发展
特点
代表人物和作品
楷书
又称正书,正楷,真书。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创始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达到顶峰。楷书到唐代已相当成熟,无论结构,用笔都已达到完善成熟的境界。完全摆脱了隶书的痕迹。
笔画详备,字形方正,笔画平稳,结构形体严整均匀,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具有其他字体不可比的实用功能。
魏晋:钟繇、王羲之
唐代: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
柳公权(柳体)
草书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到唐朝以后的“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但不容易识别。
东晋:王羲之、
王献之
唐朝:“颠张狂素”张旭、怀素
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实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它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
唐朝:颜真卿
北宋:苏轼
元朝:赵孟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湿得所为佳。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燥耕虽块,一经得雨,地则粉解。湿耕……不佳。谚曰:‘湿耕泽锄,不如归去。’……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谚曰:‘耕而不耢(lào,一种农具,用来平整土地),不如作暴。’” ——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
材料二 “采捃(jùn)经传,爰(yuán)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充分体现着时代的进步。下面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同一时期发展成就的是 ( )
A.①②④ D.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姜老大从文物市场购买了一张发黄的宣纸,上边用甲骨文印制了诗仙李白名篇《将进酒》。对其年代大家有不同的猜测,你认为下列哪个最准确
A.商代文物
B.汉代文物
C.唐代文物
D.当代臆造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