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事件促进了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的有(? )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②中国共产党“八大”的召开③“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④“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时间是1953年—1957年;“八字方针”是1960年;“大跃进运动”是1958年开始。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供应(见下图),即政府对粮食、棉花、食用油等采取统购统销政策。对这一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保证了人民基本生活物资的需要
B.是在物资比较丰富的条件下实行的
C.缓和了生活必需品的购销矛盾
D.在当时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在我国实行凭票供应的时期是在物资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实行的,但当时的确缓和了购销矛盾,保证了人民基本生活物资的需要,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错误的是B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图片中的服装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有可能穿在国人身上的是

A.中山装
B.旗袍
C.长袍
D.列宁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民国成立后出现的服饰是A和C,而长袍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服饰,到新中国成立后列宁装涌入中国,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某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是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会议克服种种困难获得成功。故选C。A项是在中印和中缅总理会见时提出来的;B项是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宗旨;D项是迷惑项。ABD项均不是这次会议的内容。
点评: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会上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拨和破坏,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是新中国建国初期重要的外交成就之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61年的不结盟运动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是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措施不包括
A.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B.开办各类业余学校
C.各类学校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
D.对工农子女实行免费教育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