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官有之,盖掌赞书而授法令,非今任也。……至秦汉……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
——《通典·职官》
朝廷设风宪,所以重耳目之寄,严纪纲之任。近年以来,未尽得人,妄逞威福,是非倒置,风纪废弛,令吏部:今后,初仕者不许铨除风宪。
——《明会要·职官》
材料二 汉代十三部州示意图

阅读以上材料,写出与其所反映出的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相关的两个历史名词,并予以阐释。
参考答案:
历史名词:御史大夫、刺史、吏部、通判、御史台、锦衣卫等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有关的机构、职官。(任选其中两个即可,每个2分,共4分)
阐释示例:(每一名词的阐释4分,共8分)
御史大夫,秦、西汉官名。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刺史,职官,汉武帝开始设置,代表中央巡行郡县。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起着积极的作用。东汉时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核等事务,为后世所沿用。
通判,职官,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义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掌管粮运、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御史台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明代,废御史台,改设都察院。
锦衣卫,明初设置,是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管辖,负责侦缉刑事,也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
(注:若从设置目的、影响方面阐释亦可,需符合史实。)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材料和历史地图,明确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有材料及图片可知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及地方行政区划,再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按照题目的要求,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回答,如御史大夫、刺史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的官职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C.直接民主
D.轮番而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可以明显看出材料在于强调希腊城邦的独立自治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B,其他选项没有体现。
考点:本题考查雅典城邦的特点
点评:此类选择题是对材料的理解考查,注意材料反映的是希腊城邦特点的哪一方面,本题侧重表现的是城邦的独立自治。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
A.内服、外服制
B.周礼
C.宗法制
D.分封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表一 表二
A.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反映了从先秦到西汉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B.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
C.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D.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郡县制的知识。从图一中看星宿的分野是按列国来分配,图二是按州来分配,由列国到州的变化实际上应该是由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而带来的变化,亦即中央集权的强化。故答案为C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点评:此题为图表型选择题。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出现,较直观的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没有专门的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
——《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材料二 秦汉以来,监察机构的监察重点一般是官吏个人,对政府机构、部门的监察则很少有过。唐代御史台分察六部说明,这时已从对官吏个人的监察,开始转向重视对机构的监察。德宗时御史中丞韦贞伯弹劾吏部选曹乖谬,结果吏部主要负责人皆坐削一阶。
——胡沧泽《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的监察机构名称,据材料二分析唐代监察制度是如何发展的?(4分)
(2)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英国与中国唐朝的监察制度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1)特点:政府高度重视;多部门齐抓共管,构建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监察制度完整、灵活;对政府及官员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秦朝设立御史大夫,汉朝在地方设立刺史,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督。(2分)发展:唐朝由对官吏个人的监察到重视对机构的监察。(2分)特点:方式多样;多部门齐抓共管,构建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注重立法建设。(4分,三选二)
(2)共性:注重设立有效机制加强监察,防止腐败;注重对公职人员和政治机构的监督。(2分)
不同之处:中国唐代监察体制以强化皇权为出发点,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英国的监察体制则是在近代资本主义政体下,较充分地体现民意,以法律规范监察机制。(4分,每点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可根据材料一中看出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而材料一中的“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则足以证明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之二是监督的范围实在广泛。秦汉时期的监察机构主要包括御史大夫和刺史,是一个简单的基本知识的考查。“唐代监察制度是如何发展的”从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开始转向重视对机构的监察,同时也构建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
(2)第二问的不同之处,可结合中英两国实施监察的目的上看出:中国是为加强君主专制,英国较充分地体现民意,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至于相同点其实也是非常多的。例如,中英两国的政府都是非常注重设立有效机制加强监察,防止腐败;注重对公职人员和政治机构的监督,都注意提高执政的能力,和维护自身的统治。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英国与中国唐朝的监察制度的异同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