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夷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二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皇国王来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嘎尔尼)前来祝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革有济者。”?——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外交关系方面的影响。(3分)
(2)材料三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1分)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分)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2分)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开发浦东的设想。但却难以实现,而在20世纪末却喜获成功,造成这两种命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5分)
(4)概括材料二、三、四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判断题 “文革”结束后,首先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是
A.山东省和安徽省
B.安徽省和四川省
C.四川省和山东省
D.安徽省和江苏省
3、判断题 材料解析题:(11分)
材料一?毛泽东曾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材料二? 1945年,荣毅仁率先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而来。
材料三? 1979年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找到荣毅仁,探讨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邓小平要荣毅仁在引进外资方面多多出谋划策。……不久,他拿出了“方案”,建议按国际惯例,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以上均摘自《瞭望东方周刊》2005/11/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出现的发展实业的有识之士提出了怎样的救国主张?试评价这一主张?(5分)
(2)建国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体现出的创举是什么?试阐明中国共产党采取这种政策的理由。(3分)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批吸引外资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4、判断题 浩然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农村的新变化”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
A.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举办博螯论坛
D.2010年上海世博会
5、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我们兴奋极了,我们这一群人,今天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之下,要从地球几万万年一部大历史上边,写出一篇意义最伟大最光荣的纪录,它的题目,就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我们要在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间,在东半个地球大陆上边,建造起一所新的大厦来。这一所新的大厦已题名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所新的大厦,有五个大门,每个门上两个大字,让我读起来: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
——黄炎培在政协会议上的讲演
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据说,这位身经百战钢铁般的领袖曾扭过头,不让人们看到他那夺眶而出的眼泪。他一定反反复复思索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四千年历史中的含义。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这一历史意义十分清楚:中华民族摆脱了1840年来屈辱挨打的局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金观涛、刘青峰《开放中的变迁》
材料四 历史的细节,时常内有乾坤。2009年春天的伦敦,很多人注意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新闻中心的时间显示墙上,只悬挂着3个时钟,依次为“华盛顿时间”、“伦敦时间”和“北京时间”。……6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却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了全球发展的格局和世界历史的走向。
——任仲平《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写在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从除旧布新的角度说明新中国之“新”表现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炎培参与了《共同纲领》的起草,他当时的心情如何?依据材料二,找出出现这种心情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