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下列与康熙帝这首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平定三藩之乱
B.清军进入台湾
C.收复雅克萨之战
D.平定噶尔丹叛乱
2、判断题 据史载:当满洲入主中原时,明将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坚持抗清,并收复台湾;郑经经营台湾大有发展,后参与三藩之乱;郑克塽谴使诸军前请降,台陆统一。对以上四人所为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郑芝龙站在地主阶级立场,降清有勇有谋?
②郑成功维护了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民族英雄?
③郑经发展台湾,分裂祖国,有功有过?
④郑克塽毅然回归,顺应历史,有功于史?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判断题 康熙曾评价自己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历史发展作出的最突出的贡献是?
[? ]
A.通过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B.将清政府的统治扩展到全国
C.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尊重和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
4、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械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国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引自新华网
材料二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建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代指蒙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康熙在位时面临哪几方面的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一康熙皇帝维护统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说明康熙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纵横联系的角度评价康熙皇帝在历史上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读下表,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
A.面临内忧外患,大力筹措军费?
B.国家扶持商业,贸易总额上升
C.社会安定繁荣,国库储备增加?
D.对外贸易发达,贸易顾差扩大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