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美国对运往中国的一切货物实施许可证管制办法》:“商务部准备将它的许可证管制办法推广适用于所有运往共产党中国的货物。商务部在星期六(1950年12月2日)宣布今日午夜以后拟运出的货物均需要有许可证。在以前,许可证管制办法只适用于政府列为战略物资的货物。”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局法律顾问纳珊·奥斯特罗夫声称,目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公开好战态度”导致对“所有的东西”在运出以前都要“看一看”的新政策。
材料二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出于上述考虑尼克松派基辛格秘密访华。
(1)材料一体现了当时美国对华采取的什么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史实说明中美关系变化对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产生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人们称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七天是“改变世界的七天”,最主要是因为
[? ]
A.有助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B.打开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C.美国长期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D.为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奠定基础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材料二 亚非会议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宣言》中提出了十项原则:①尊重基本人权……②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承认一切种族……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④不干涉他国内政……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⑦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⑨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⑩尊重正义和国际事务。
材料三 1961年开罗筹备会议提出了参加不结盟会议的五项条件:①赞同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和实行不结盟的独立自由政策;②支持民族解放运动;③不参加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④不按照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的意图签订双边军事同盟;⑤不为大国对抗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山东人民出版社《世界现代史》
(1)材料一所述的内容通称是什么?材料二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亚非会议的意义。材料三表明不结盟运动奉行什么基本原则和宗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 二、三之间有何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
5、判断题 1955年,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万隆会议(如图),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求同”是指

[? ]
A、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B、根除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与平等
C、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D、推动第三世界的形成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