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秦历经二世而亡,原因在于暴政。材料将其原因归于郡县制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自汉代以来,中国古代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多采取羁縻制度,即利用少数民族的旧贵族对其进行间接统治,安抚笼络少数民族。下列政策或措施中与之截然相反的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册封原意是指“接册(文书)受封(封建)”。古代帝王以封爵授给宗族妃嫔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等,都经过一种仪式,在受封者面前,宣读授给封爵位号的册文,连同宝印一齐授给被封人,称为册封。这与题干的意思相符,排除A。和亲是指两个不同民族或同一种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之间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所进行的联姻,尽管双方和亲的最初动机不全一致,但总的来看,都是为了避战言和,保持长久的和好。和亲也是一种笼络的手段,与题干相符,排除B。"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用来解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其义在于羁縻勿绝,仍效仿唐代的"羁縻制度"。这与题干的意思相符,排除C。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中央政府委派。这与题干的意思相反,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改土归流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穆认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1)结合史实说明秦朝、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4分)
(2)结合宋朝中枢机构的调整,说明“它有变动,却不能说有建立”。(5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
(3)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皇权发展的趋势,概括其产生的消极影响。(2分)
参考答案:(1)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2分,若具体答出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也可得2分。)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2分)
(2)“有变动”, 是指中枢机构有局部调整,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设中书门下掌行政,枢密院、三司分掌军政、财政。(3分)“不能说建立” 是指无根本性变化,基本沿袭了三省六部制的政治架构。(2分)
(3)皇权空前加强;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2分)
本题解析:(1)结合秦的政治可知,秦朝在政治方面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中央实行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朝仪制度地方上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从而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唐代主要是继承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结合宋代政治制度可知宋代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进一步削弱了相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使分割了君权,三司使分割了宰相的财权,进而加强了皇权,所以说现对于以前政治制度而言是有变动的,但究其本质来说还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延续,所以说不能说是建立。
(3)图片显示明清时期皇权空前加强,结合所学知识明废丞相,权分六部实行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清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君主专制的强化,反映了封建制度逐渐衰落,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和科技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郡县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唐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宋代政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清政治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西周封国鲁国是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礼记·明堂位》也记载说:“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是故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对山东的影响分别是
A.分封制儒学发源地
B.宗法制礼仪之地
C.分封制经济大省
D.宗法制儒学发源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礼乐制度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由“西周封国鲁国是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因乃是分封制;由““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是故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分析,结合现代的山东文化,可知是儒学发源地,故A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现代中国的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