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孟子
B.老子
C.荀子
D.墨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战国时期荀子在总结各家学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庞大而系统的思想体系。他的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不完全一致,长时间不被正统的儒家重视,但却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上世纪50年代,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该情报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开始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所提到的时间“上世纪50年代”和“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两个信息可以知道该情报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一致,所以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1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1)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一,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6分)
材料二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三?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二、三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材料四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 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思想特点。(7分)?
参考答案:
(1)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6分,每点2分)
(2)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
(3)君主政治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2分,写出一点即可)
经济发展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2分,写出一点即可)
思想特点: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性继承。(3分)
本题解析: 第(1)问,考查史料阅读,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一家雍睦(和睦)”、“同宗相处”、“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等归纳儒家伦理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分析归纳的能力,材料一主要从思想方面强调了社会教化可以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材料二主要从社会秩序与道德的方面强调了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第(3)问,考查归纳概括的能力,可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抓住题干中要求,从君主政治和经济发展观两个方面归纳即可,也就是将黄宗羲的观点分类归纳;而思想特点的归纳从黄宗羲的思想内容可归纳出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性继承。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一本《新撰外国地理》课本的章节昼次包括“中国本部、满洲、波斯、印度、暹罗、法属亚洲、英属马来半岛、英属加拿大及黑暗大陆总论”等。我们应如何认识这本书
A.这是18世纪初期英国人对世界地理的看法
B.这是19世纪初期美国人对世界地理的描述
C.这是20世纪初期日本人对世界地理的分类
D.这是中国在二战后对新国家出现的叙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关键词,一是“中国本部、满洲”,二是“法属亚洲、英属马来半岛”,这些都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状况。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有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深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
B.政府曾经起到推动作用
C.体现社会从专制到民主
D.完全西化成为必然趋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国近代生活习俗、社会风尚的变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进行的,与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和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分不开,故A正确;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等措施,推动社会生活的变化;故B正确;中国近代生活习俗、社会风气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不能由此认为完全西化成为必然趋势,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