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召开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杜鲁门指的是
[?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始近代化的进程。但结局不同,主要原因是?
A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B改革的领导力量不同?
C群众基础不同?
D学习西方的内容和目的不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为比较类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生的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分析与阐释的能力。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是在相同时代背景下开展的近代化的尝试活动,两者有许多区别,特别是结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是学习西方的内容和具体方式。简单来说,中国是在不改革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实行“中体西用”,继续维护专制统治,而日本通过武装倒幕推翻幕府专制统治,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所以它是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对德川幕府时期锁国政策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禁止日本船只出海贸易
B.严格管制外国船只来日本的贸易活动
C.有利于防止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
D.禁绝日本与外国一切联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锁国政策这一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锁国政策并不是禁绝对外联系,而是指对对外联系作出严格限制。A、B两项是这一概念正确解释,C项为这一政策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观察下列两幅图画,它们所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图1? 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向日军投降

图2? 日俄战争遗址
[? ]
A.日本已成为东亚唯一的独立自主的国家
B.明治维新使日本的军事实力增强
C.日本取代欧美国家成为东亚地区的霸主
D.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近代化国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日本明治维新中,实施削弱割据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
A.文明开化
B.殖产兴业
C.土地私有
D.废藩置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题关键是弄清备选项中四项措施的内涵,只有废藩置县削弱了封建割据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