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世纪40年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建立起来的民族工业被冲得七零八落的主要原因是
[? ]
A.阿里对外进行扩张战争
B.英国等列强的殖民扩张
C.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打击
D.阿里加重对人民的掠夺和剥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二在我第二次(1833-1835年)访问埃及时,乡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就无法咬住子弹)或断一节手指,就是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就可以不被征召入? ——英国旅行家兰恩
材料三?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
材料四?穆罕默德·阿里是“惟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指奥斯曼土耳其)的人”。他统治下的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惟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请回答1~2题:
小题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4分)
小题2:依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客观地评价阿里改革。(11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创办近代工业;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③仿效欧洲国家改革行政制度;④学习西方改革军事。(4分)
小题2:评价:A、积极:①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3分)②建立了近代工业,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3分)③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3分)
B、消极:对外战争和残暴的统治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关于穆罕默德·阿里对外扩张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②建立起横跨三洲的“帝国” ③战争极大地影响了国内改革的进程 ④动摇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根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教材知识可知,阿里是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缔造者,改革结束了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基础,①是阿里改革的意义,但并不是其对外扩张的所带来的影响;通过战争,穆罕默德?阿里不但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还建立了一个以埃及为中心,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但是,连年战争影响了国内改革进程,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动摇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根基,因此②③④则是阿里对外扩张的影响,故正确选项为B项。
考点:阿里对外扩张的影响
点评:阿里对外扩张的影响应一分为二的分析,即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阐述。⑴积极:埃及获得事实上的独立,建立了以埃及为中心、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⑵消极:影响了国内改革进程,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动摇了阿里政权的根基。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穆罕默德·阿里仿效欧美国家改革政治体制,建立咨议会,但由其儿子担任议长,这表明
A.阿里真正认识到欧美国家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B.阿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进行政治改革
C.阿里对欧洲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是片面的,实质仍然是封建统治
D.其目的是推行民主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阿里改革是有利于近代化的改革,但是在其内容中却“由其儿子担任议长”可以看出是深受封建社会习俗的影响,素有C正确,ADB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穆罕默德·阿里率领埃及人民抵御了英、法的殖民主义侵略,但是他也经受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洗礼。他审时度势,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材料二?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对阿里改革评价很高。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对阿里内政和对外扩张作了评述。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阿里改革性。
(2)材料二中魏源对阿里的评价中所说的“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分别指的是什么?
(3)试举例说明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参考答案:(1)虽然阿里改革增强了国力,促使埃及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初步建立了近代化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体系,但它毕竟确立起了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所以它仍是带有封建性的改革。
(2)分别指消灭马木路克势力和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措施。
(3)向西方学习,如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资金,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选派青年学生去欧洲留学;实行征兵制,按照西欧国家特别是法国军队的模式,组织和训练新式军队等。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紧扣教材,抓住阿里改革中涉及向西方学习的措施加以分析,另一方面要对材料进行整合从文中获取信息,解读所给问题与前者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