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以下各项中与上述孔子观点不同的是
A.以德治民
B.克己复礼
C.政在爱民
D.仁政治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原文大意是说: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因此ACD都有体现,B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1)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何以见得“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5分)
(2)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3分)
材料二 ?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即三民主义之民权);……约法还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3)材料二中为维护民主、反对专制,做了哪些主要规定?就其实践效果举例说明。
(7分)
参考答案:(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化企业;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海军。(2分)
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临时约法》。(2分)
表现: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封建统治。(1分)
(2)1915年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批判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道德。(3分)
(3)规定:主权在民;民族平等;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等。(4分)
效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临时约法不断被破坏。没有真正起到维护民主、反对专制的作用。(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山东邹县有一刻石,辞云:“追念乱世,封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从这段话中推测,引发该刻石出现的事件可能是
A.周武王派先代贵族后裔来该地“封邦建国”,统辖该地人民
B.秦始皇命该地设置“令”、“丞”等官职,并派遣外地官员担任
C.唐太宗令当地首领为“刺史”,并同意该地百姓不编户籍,不上贡赋
D.康熙皇帝南巡至该地,行三跪九叩之礼,并亲书“万世师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刻石中“追念乱世,封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可知,此处刻石描绘的是秦始皇,A.周武王派先代贵族后裔来该地“封邦建国”,统辖该地人民 、C.唐太宗令当地首领为“刺史”,并同意该地百姓不编户籍,不上贡赋、D.康熙皇帝南巡至该地,行三跪九叩之礼,并亲书“万世师表”均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项
点评:此题为分析评价型选择题。此题型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观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回答这类选择题时,主要的不是凭借历史知识,而是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主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要根据题干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同时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二十八年海战史》称:“7点45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开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炮向济远轰击。”对丰岛海战记述各异说明了文献记录
A.最接近历史真相
B.不能揭示出真相
C.能还原历史真相
D.会受立场的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日本的《济远航海日志》的记载与《二十八年海战史》的不同,由于所处的认识立场,两者的认识存在着冲突。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比较其经济大背景的不同之处。(12分)
参考答案:
(1)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最高,原因是国家调整了农业政策,政变了大跃进给农业带来的困难局面。(4分) 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4分)
(2) 1963-1965年是计划经济体制。(2分)1981-1981年是经济体制改革。(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