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中苏关系走向缓和
B.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C.中日关系走向缓和
D.中越关系走向缓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联系所学史实,新中国成立后,阻碍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主要是美国,美国的孤立政策迫使中国不得不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使中国和大部分发达国家没能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世界上掀起一股和中国建交的热潮,所以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简单的分析能力和识记能力,要求学生把此题放到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方面的发展概况这一大环境中考虑。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根源在于
A.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对国情认识不足
D.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切入点,考查建国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体现了对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大。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一份美国文件记载:“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联合国接纳中国人的抨击。”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A.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美国进退两难
B.“二战”结束时期,美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安排上的考虑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D.在联合国接纳中国的问题上,美国希望“双代表”制能实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74年,在西沙海战期间,蒋介石收到一份急电:中共海军导弹护卫舰,企图穿越台海海峡。蒋介石命令:让路。当天,人民海军的导弹护卫舰顺利通过台海海峡,这是25年来的第一次。蒋介石这一态度反映了
A.新中国海军力量的强大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九·二共识”具有历史基础
D.海峡两岸关系开始解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1974年中国和越南之间的西沙海战爆发,中共海军护卫舰企图穿越台湾海峡,蒋介石命令让路,这说明明了蒋介石认同海峡两岸是一个中国,这为后来的“九·二共识”奠定了历史基础,故选C;A项说法有误,B中美关系改善是在1972年,D两岸关系开始解冻是在1979年以后。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10年1月31日,纪念周恩来总理座谈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主席台正中央一幅长8米、宽4米的总理巨幅相片格外醒目。图为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中)及周秉德的两个双胞胎孙子。下列外交政策由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应用能力。A、B两项为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外交政策,D项为新时期的外交活动成就。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C。
点评: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以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外交的标准,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的原则,使得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这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