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①对仗押韵和③格律工整属于诗歌的特点。②直抒胸臆和④雅俗共赏能体现元曲的自然之意。 因此②④正确。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诗经》收录的诗歌时限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诗经》,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佛教在经新疆传入中原的过程中,沿途修建了许多石窟,形成了艺术史上独具特色的石窟艺术。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飞天和菩萨是全裸的;而在敦煌莫高窟中全都穿上了裙子,至多半裸上身;在洛阳龙门石窟中就全穿上宽袍大袖的衣服了。这种服饰上的变化反映了( )
A.沿途气候逐渐变得寒冷
B.洛阳地区社会风气最为保守
C.中原地区的经济较之边疆地区更为发达
D.越接近汉文化中心,本土化特点越显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探求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高考中经常出现。佛教产生于印度,西汉末逐渐传入中国,西域地区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汇地。在佛学东传的过程中,于中国传统的儒学发生碰撞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同化力,西方来的学问往往为了传播只能与中国文化妥协而中国化,古代的佛学,近代的西学及马克思主义。A项表述错误,从新疆到内地不是越来越冷。B项“最为”表述不妥,且南北朝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C项与经济无关,只是雕刻艺术的变化。故而选D。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佛教的传播·石窟艺术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22分)材料一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项目 | 数学 | 天文、历 法、气象 | 医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数量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8 |
时间 | 成就 | 意义 |
1964年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打破核垄断,步入核国家 |
1966年 |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 中国拥有战略威慑武器 |
1967年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研制经费少速度快 |
1970年 |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 中国拥有自己天空眼睛 |
1997年 | 银河一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 计算机枝术跨人世界先进行列 |
2002年 | 中国第一头克隆牛成功 |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成果 |
2003年 | 神五飞船发射成功 | 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
2008年 | 神七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行走 | 实现卫星放飞探测手段的多样化 |
2010年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科学家“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发展贡献”奖章 | 标志着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 |
2013年 | “辽宁”号航母正式入列人民海军 | 表明中国海军航母已经开始进入战斗力生成阶段 |
参考答案:(1)成果主要集中在农学、天文历法和医学领域,机械等领域成果少;科技实用性强,主要是经验技术总结。(4分)
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长期领先世界;大量科技成就传入西方,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
原因:僵化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制约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阻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6分)(回答闭关锁国、八股取士、文字狱等也可得分)
(2)变化:70年代前重点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科技;70年代后在高新技术的多个领域取得众多突破。
影响: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8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要从材料出发而不能泛泛而谈,材料一的表格主要从数量多的栏目概括即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要从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思想文化环境等等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论述,而不能只从某一个角度进行论述,否则会失去采分点。
(2)“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的变化”主要从原来的比较单一的“两弹一星”国防领域变成了“更多领域”的科技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的影响”主要从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然也会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等等常见的积极方面的影响回答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中国科技发展重心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5分)戏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了成熟,是中国戏曲第一个繁荣期。到了明代尤以传奇成就最为显著,产生了不少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据段亚婷《浅谈明代戏剧的基本格局》等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版的外国戏剧集有76部,其中现代主义戏剧竟占一半以上。可以说,当时西方已经出现的各现代主义戏剧流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几乎无所遗漏地被介绍了过来。
——据杨文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对中国戏剧的深层影响》
材料三 商业戏剧在西方是戏剧发展的主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很多戏剧家认识到,中国戏剧的发展要面向市场的需求。到90年代中期,因为独立戏剧制作人的出现激活了演出市场,陆续推出《别为你的相貌发愁》《谁都不赖》《冰糖葫芦》等剧,并且其发展的空间和势头均被看好。
——据胡星亮《戏剧现代性的追求与失落》
(1)阅读材料一,指出我国戏剧在元代走向成熟的标志。分析明代戏剧发展的原因。(6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知识分子大量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目的是什么?(8分)
(3)阅读材料三,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商业戏剧发展的原因。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商业戏剧发展的看法。(11分)
参考答案:
(1)标志:元杂剧。(2分)
明代戏剧发展的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专制制度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早期启蒙思潮的出现。(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反传统;强调集中表现自我。(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目的:为了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戏剧;宣扬西方民主思想、制度;传播西方生活方式;提倡个性解放。(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日益丰富多样。(8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看法:按两个层次评分,总分3分。
第一个层次:对商业戏剧发展及其意义的认识。(2分)
第二个层次:能简要指出商业戏剧发展需应对的挑战。(1分)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杂剧或元曲”即可。第二小问的原因,紧扣材料一“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即可。政治上,专制制度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思想上早期启蒙思潮的出现;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其他表述,如国家统一为戏剧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环境,小说繁荣为戏剧发展提供更多的题材,科举制的发展培养了更多的文化人才等也可。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是反传统、反理性,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第二问目的,可以结合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回答,“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宣扬西方民主思想、制度,思想上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判封建旧文化、旧道德”; 也可以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来回答,“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只要表述完整即可。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原因,依据材料“90 年代” “要面向市场的需求”、“90 年代中期”、“独立戏剧制作人”信息,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双百”方针恢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受西方戏剧发展的影响、商业戏剧制作人的出现等内容回答即可。第二问看法,属于开放性试题,分两个层次回答:第一个层次能够答出对商业戏剧发展及其意义的认识,比如:商业戏剧的发展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拓宽了传统戏剧的生存空间,促进了演出市场的繁荣等。 第二个层次能简要指出商业戏剧发展需应对的挑战,比如应避免过度商业化、戏剧市场的萎缩、社会的关注度减弱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代艺术·戏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目的;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新时期的戏剧发展。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