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党愿与各党派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与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材料二? 1941年冬,陕甘宁边区召开了参议会,选举了林伯渠、徐特立等18人为边区政府委员,其中共产党员七人,超过了“三三制”原则,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经大会通过由党外人士白文焕替补。
——《中国现代史》下册
材料三?陕甘宁边区延川县开明绅士、79岁的前清拔贡李丹生曾作诗赠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林公崛起宰边区,民主维新众口誉,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
——《抗日战争史话》
(1)材料一突出反映了哪些内容?材料二中徐特立为什么退出竞选?说明了什么?(6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有何联系?李丹生的诗是当时何种实际的反映?(4分)
2、判断题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
①欧洲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②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
③“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④“国际工人协会”成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3、判断题 1866年,在第一国际的组织下,伦敦工人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要求缩短工时、提高工资、扩大选举权。英国政府迫于压力,同意了选举改革,进一步降低了选举资格,增加了选民总数。由此可见( ? )
A.工人运动被资产阶级利用
B.工人阶级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实现解放
C.工人运动推动了英国的民主进程
D.工人运动还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要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造。普遍选举必能,也唯有它才给国家带来真正持久的和平,我们坚信它也会带来繁荣。
——《全国请愿书》(1839年)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大发展,使工人组织的队伍迅速壮大。……与此同时,工人的素质和组织程度也大为提高了。较前更为复杂、精密的机器设备需要劳动者有一定的文化知识。 当时,一些国家在推行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同时,各种工人组织也逐渐建立起来。……(工人)由工会出面与资方交涉,尤其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合法地参加竞选国会评议员。当时,此伏彼起的罢工运动经常发生,绝大多数罢工提出的要求……诸如八小时工作制、提高工资、缩短工时、劳动保护、工伤赔偿、保护女工童工等。
——《世界近代现代历史30讲》
请回答:两段材料反映出国际工人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判断题 毛泽东1941年11月6日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发表讲话:“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以下各项体现了这一讲话精神的是
[? ]
A.号召各民主党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依据“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C.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基层民主选举
D.共产党联合民主党派反抗国民党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