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走向多极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当时影响美国战略意图实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5分)
材料二?尼克松在任美国总统期间制订了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被称为尼克松主义。主要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③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④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2)扼要指出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历史背景,列举美国在外交上实行尼克松主义的具体表现(至少两点)。(4分)
材料三:二十世纪八九十
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3)结合史实说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3分)
(4)对两极格局解体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说明你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1)攫取世界霸权。(1分)
有利因素:欧洲衰落;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2分)不利因素:苏联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2分)
(2)历史背景: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陷入侵越战争泥潭;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欧洲、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兴起。(答出两点即可,2分)
表现:从越南撤兵;承认与欧洲的伙伴关系;实现中美邦交正常化。(答出两点即可,2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支持联合国工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3分)
(4)认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如美、俄、日、中等大国都有可能成为多极格局
中的一极。(3分)
不认同: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欧盟的崛起并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面是“小脚老太跳起了迪斯科”图,其反映了
?
A.迪斯科最适合小脚老太活动
B.农民物质生活的改善
C.人们社交礼仪的变化
D.人民文化生活的丰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观察下图,其中一面旗帜的降落,对香港的前途而言是一个伟大的开始;对中国而言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一步。这面旗帜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关键是对各种旗帜的区分。A是英国国旗;B是美国国旗;C是香港行政特区区旗;D是澳门行政特区区旗。故选A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该图所反映的问题,可以通过哪一机构组织进行磋商解决?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英国公使朱尔典致英国外交部长格雷的信:
在一座已辟为条约口岸的成都市,行政管理权一旦由清政府转入革命军手中,所征收的税款有被用来支持起义军的军事行动或满足其他紧急需要的严重危险。……作为一项临时措施,必须扣留该收入,听候海关总税务司或领事团的命令。
材料2?英国公使馆陆军武官韦乐沛中校的报告:
各国分遣部队共有45门野战炮,……他们驻在天津起了稳定形势的作用。
材料3?英国外交部长格雷致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的电报:
我们对袁世凯怀有很友好的感情和敬意,我们希望看到,作为革命的一个结果,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与各国公正交往,……使在中国建立起来的贸易获得进展。这样一个政府将得到我们能够提供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
材料4?六国领事分别递交给南北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
中国继续当前的斗争,不仅严重损害中国本身,也严重损害到外国人的物质利益和安全……,本国政府在继续采取它迄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责任非正式地吁请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
请回答:
(1)材料1提出的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表明了英国的态度是什么?
(2)材料2各国的行动对哪一方有利?目的是什么?
(3)材料3说明英国对华政策有何变化?出发点是什么?
(4)材料4表达了各国的一致态度是什么?综合4个材料指出各国“中立态度”的实质。
参考答案:(1)从经济上遏制革命的发展。表明英国并不希望中国发生革命,不支持革命军一方。
(2)对清政府及袁世凯有利。目的是干涉中国政治局势的变化,保护列强在华利益。
(3)支持袁世凯组织政府,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出发点是保护和扩大英国在华的政治经济特权。
(4)阻止革命。实质是反对中国革命,扶植列强统治中国的新的代理人。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历史材料、提炼有效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等能力。从这道题目的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帝国主义的遏制和破坏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其目的是寻找新工具、扶植代理人,采取“以华治华”的统治策略,以维护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