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若写一篇集中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科教文发展的专稿,请你确定一组体现其发展的“关键词”。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南优2号合成牛胰岛素样板戏“银河Ⅰ号”
B.“两弹一星” “星火计划”载人飞船“985工程” “反思文学”
C.“863计划”《义务教育法》“211工程” “科教兴国” “两个务必”
D.“三个面向”“五讲四美” “伤痕文学”“银河Ⅱ号”“希望工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所以结合所学内容容易判断出只有C项内容都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A项中“双百”方针出现在1956年,B项“两弹一星”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D项“伤痕文学”出现在文革时期,所以答案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科教成就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英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雪莱在《西风颂》写道:“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不知鼓舞了多少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该作品的文学艺术风格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主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雪莱是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西风颂》是其很有名的代表作。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创作上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这些是对19世纪以来世界某一文学流派特点的归纳。符合这一文学流派特点的作品是
[? ]
A.《巴黎圣母院》
B.《母亲》
C.《约翰·克里斯朵夫》
D.《老人与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欧·亨利(1862~1910年)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善于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虚伪。在艺术上,他的小说常常以“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善于构思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这种写法被称为“欧·亨利笔法”。据此判断,“欧·亨利笔法”应该属于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善于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虚伪”这符合现实主义文学深刻揭露现实社会的丑恶的特征,当然结合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862~1910年”也可判断出“欧·亨利笔法”属于现实主义文风,答案选A,B C D三项与批判现实主义的特征不符。
点评:高考对此内容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文艺发展阶段特征和代表作家和作品的识记能力,总体难度较低,但由于涉及范围广泛,内容较多记忆难度加大,建议学生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忆,同时在平时加强对文艺实践活动参与和关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6分)1900年前后,世界整体化进程加速。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题。
材料一: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Ⅱ》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整体化的主要表现。(10分)
(2)世界整体化进程加速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Ⅲ》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世界文学的特点,并写出20世纪初亚洲两位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8分)
参考答案:
(1)表现:①国际经济方面: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世界市场最终确立);(2分)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日益频繁,交通革命和通信革命缩小了人们的距离,人口迁徙和种族融合加速,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4分,写出2点即可)
②国际政治方面:垄断资本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整体化的最大受益者。(2分,或答“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也可给分)
③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2分)
(2)影响:①经济上,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②政治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③文化上,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逐步深化,新文化运动兴起和发展。
④社会方面,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社会习俗风尚的变革。
⑤国际关系上,中国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8分,写出4点即可)
(3)特点:各国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其他地区的文学相融合;(2分)出现了特有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2分)
作家及代表作:(印度)泰戈尔(1分)、《吉檀迦利》《戈拉》(1分,写出1项即可);(中国)鲁迅(1分)、《阿Q正传》《狂人日记》。(1分,写出1项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运用知识解题的综合能力。第(1)问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去概括作答,经济方面从材料一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框架,国际贸易”“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等文字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交通和通讯的发展来概括表现;政治方面从材料一中“殖民主义为手段”并结合所学从殖民主义对世界统治确立的视角去分析概括;文化从材料一中“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去归结答案。第(2)问从对中国自然经济解题以及民族工业产生的角度分析经济影响;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兴起以及成果去归结政治影响;从启蒙运动对导致新文化运动兴起角度概括思想影响;从西方侵略导致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革分析社会影响;从中国被卷入一战分析国际关系角度的影响。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 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等信息以及所学从无产阶级兴起的背景去归结特点;第二小问从印度、中国和日本的作家以及作品去思考作答。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