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唐朝时期发明了曲辕犁。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朝造船的工艺水平日益先进,大历贞元年间(公元766—805年)富商俞大娘有大船,这种船称“俞大娘”。江湖语曰:“水不载万”,意思是说大船不过载八九千石。然而“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溥”。 ①③④符合史实;唐朝时期市、坊严格分开,商业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故②不可能看到。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乾隆时《南江县制·棉布谣》:“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鬓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不包括 (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家庭纺织业已经与市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因为“吴中贾”
会来征收她们的产品;这种为包买商生产的方式实际上是分散的手工工场的形式,是最初的资本主义萌芽,也说明包买商已经打入生产领域。因此ABC均正确。D项错误,并没有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
考点: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清代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与市场联系的越来越密切。并且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于此相关的古代手工业的集中经营形态如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等它们的势力的消长等需要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迄今(乾隆)居民百倍与昔。绫绸之聚亦见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此类江南亦不止一地。 上述材料表明
A.乾隆皇帝支持手工业的发展
B.江南手工业发展日益迅速
C.棉纺织业发展超过丝织业
D.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考察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从材料信息“嘉靖”“乾隆”表明所反映的时期为明清时期。从“盛泽镇,……以绫绸为业”“此类……江南不止一地”反映的是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故答案为D。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古代商业的进步·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 ……“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
材料三 “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
材料四 甲午战争后,……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说出两人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背景。(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现象的出现原因以及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4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的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3分)
参考答案:
(1)贾谊观点:主张重农抑商;背景:秦末以来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或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2分)司马光观点:农业、工商业均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财富的来源。
背景:宋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大发展。(2分)
(2)原因:①鸦片战争后,协定关税的规定使得外国人在华贸易有特权;
②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2分)
影响:①削弱了关税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
②冲击了中国传统落后的经济结构,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
(3)意义:①突破传统重农抑商经济政策,有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有利于规范经济行为和市场秩序;
③有利于维护中国经济向近代转型;
④有利于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一点1分,任答三点给3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得出贾谊主张重农抑商;结合西汉时期的背景分析:西汉初年,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急需恢复生产;依据材料中的“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可以看出其主张农业、工商业均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财富的来源。结合北宋时期的背景分析:宋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大发展。
(2)材料三反映了在关税方面,对洋人和国内商人截然不同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①鸦片战争后,协定关税的规定使得外国人在华贸易有特权;②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第二小问可结合列强侵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关税的作用回答问题:①削弱了关税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②冲击了中国传统落后的经济结构,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材料中的经济立法表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可以促进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中国的近代化发展;从立法的角度看,有利于规范经济行为和市场秩序,促进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甲午战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
A.北京地区
B.江南地区
C.黄河流域
D.岭南地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萌芽,根据课本所学在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江南地区的私营手工工场中,当时出现了雇佣关系,所以选B,AC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