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为完全反城市化,确定了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1949——1978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低
B.中共重视“三农问题”
C.中共积极推进工业化方针的影响
D.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属于客观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B项应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C项中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客观上有利于城市化;D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国家的指令性计划过多,不利于城市化进程。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读下面漫画,下列阐释错误的是? ( )。

A.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B.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D.美国为经济全球化背负沉重负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的新一轮扩张,美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歌颂的是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曾纪泽收回伊犁
C.刘永福抗法
D.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B.封建残余势力强大
C.复古主义思潮盛行
D.人民群众尚未觉醒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干中强调的是根本原因,经辨析可知:B项是客观原因,C、D两项是次要原因,A项才是根本原因,正确答案是A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对一个在强邻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她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争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重大的问题。?
一一张伯伦1939年11月在下院的演说
材料二?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一一丘吉尔1940年5月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请回答
①张伯伦、丘吉尔分别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这些言论的?二人的言论目的是否一致?为什么?
②张伯伦、丘吉尔在对待侵略问题上各自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分别?
③在张伯伦眼里,小国的利益与英国的利益存在什么关系?就这一思想,简要评价丘吉尔的抵抗政策。
参考答案:①张伯伦:是在德国提出对捷克的领土要求,慕尼黑会议满足了德国的侵略野心的情况。丘吉尔:是在德国重创了英法军队,打击目标直接对准英法的情况下。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英国的利益。
②张伯伦:纵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因为当时英国没有直接受到法西斯的进攻,同时企图推动德国去进攻苏联。丘吉尔:坚决抵抗侵略,因为德国在灭亡波兰后,没有去进攻苏联,而是进军西、北欧,把矛头对准了英法。
③只要不牺牲英国利益,不使英国卷入战争,就可以牺牲小国利益来保证自己的利益;丘吉尔的抵抗侵略只是在牺牲小国利益还不能保住自己利益的情况下被迫与德国相抗衡。
本题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提供的时间,结合不同时期英国的处境去寻找二人言论不同的原因,再结合其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加以评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