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是民国初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1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D.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从1912年到1918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到迅速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一时期西方正是在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这个夹缝中,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故选C。A项是在1895年;B项说的是现象;D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包括民族工业的产生、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和衰落萎缩时期等都是重点。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雠(chóu同‘仇’)耻最甚而奠报”的结果,这位学者可能经历了以下哪一场事件?
A.中唐安史之乱
B.北宋亡于女真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由“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可知,中央集权太甚,造成强干弱枝的现象,强调中央集权,裁汰地方武力,以避免对中央形成威胁,但是结果却造成“外寇凭陵”,而无力抵御。北宋实行强干弱枝政策,地方武力无力抵御女真的入侵,致使北宋亡国。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浙江某图书馆提供的馆藏资料中,详细的记载:秦始皇“在由拳乘舟过长水斩马祭河神,其地后代名马塘堰。在海盐曾建驰道,自吴城,向东南经金山,至海盐澉浦秦驻山。” 秦始皇之所以能南巡海盐,得益于
①统一事业的完成?②海运的兴起
③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解答时首先要读懂材料,明确材料含义:秦始皇南巡海盐,并在海盐修建驰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完成统一后,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修建驰道,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是其中之一。由此判断C项正确。由材料“由拳乘舟过长水”可知,秦始皇是经内河至海盐,故应排除②。京杭大运河开通于隋代,也应排除。故选C。
点评:秦始皇灭掉东方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措施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同时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材料二?宋徽宗赵佶以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材料三?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沈松侨《振大汉之天声——民族英雄系谱与晚清的国族想象》
材料四?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理学对宋代文人及书法、绘画的影响。(6分)
(2)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宋明理学。(8分)
参考答案:(1)理学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6分)
(2)评价: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3分)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产生了消极影响。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二的文字内容中可以总结出理学更加注重对艺术家内心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的内容可以归纳出宋明理学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产生了消极影响。
点评:宋明理学主要是指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高考中将二者进行对比考查成为最常见的考查方式和角度。在高考中还应关注其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消极:以三纲五常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积极: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至此。以此见天心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②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④认为君主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以此见天心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可知董仲舒认为上天是有意志的,“天人感应”,同时又以上天的名义告诫统治者实行“仁政”。可见①③正确。②不对,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认为大自然运行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体现了古代朴素的唯物观,不同于董仲舒的唯心主义思想;④不对,材料无从体现。
点评:客观评价董仲舒新儒学。董仲舒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但它是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儒家的“仁政”思想、民本思想、伦理道德观念,仍然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本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