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 赞扬寡女改嫁,体现了婚姻自由的思想;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是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的抗争。ACD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明显不符合史实,不正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其目的是为繁荣新中国的科学文化服务的;而春秋中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其目的是为当时(国家分裂,动荡不安,诸侯国兼并战争不断)政治主张服务的。可知,D项表述符合史实,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下列思想中,孔子提出的是
A.“无为而治”
B.“格物致知”
C.“有教无类”
D.“存天理,灭人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内容。虽然在封建社会没有实现的条件,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下列言论中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启迪作用的是
①“政在得民”? ②“民贵君轻”? ③“存百姓” 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①②③都体现了民本思想,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关注民生,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体现了古人的人才观、用人观,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民本思想。
点评: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而我们今天提倡的以人为本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地位,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