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25分)规范应用史学方法,是历史学科的特性决定的,也是防止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出现武断、附会和诈伪的有效武器。
方法一:提取史料信息
西安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唐朝时称长安,长安城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1)唐代长安城面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文明的特点,请选择恰当的图文材料论述唐朝文明的特点。(12分)
方法二:辨析正谬与真伪
谋求日本国民之安全,同享万邦共荣之乐,这乃是皇祖皇宗之遗范,也是朕所眷眷不忘者。此前日本帝国之所以向英美两国宣战,实亦为谋求日本的政治经济自立和东亚地区的安定,至如侵害别国主权,侵犯别国领土,固非朕的意愿。然而交战已历四年,虽然陆海军将士勇敢善战,政府和官员励精图治,一亿国民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再加上敌方最近使用残酷的炸弹(原子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裕仁《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
注:“联合公告”即中美英三国联合发布的《波茨坦公告》,该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2)阅读材料,指出《终战诏书》中违背历史事实的表述。(10分)任选其中一条予以批驳。(3分)
参考答案:(1)每个观点及论据各2分
观点一:皇权至上。
例: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区域位于城市中央的北端,基本形成了各市坊围绕皇宫的布局。
观点二:以儒治国
例:最高学府国子监以儒学为主,为选拔官员创造了人才条件。
例:建立孔庙,开创了普建孔庙的风尚。
例:皇宫、市坊等布局,遵循了儒家所倡导的等级分明、严格有序的礼乐原则。
观点三:兼容并蓄
例:西市里有大量的外商开办的店铺,体现了对外来商业文化的包容。
例:各种宗教的场所在城中并存,体现了对各种宗教的包容。
(2)违背历史事实的表述:(答出5点即可得10分)
①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日本的安全和政治经济自立。(2分)
②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东亚地区的安定和“共荣”。(2分)
③日本并不想侵犯别国的领土和主权。(2分)
④只提“交战四年”无视侵略中国的事实和中国人民的抗战。(2分)
⑤只提原子弹造成日本的伤亡,回避日本对别国的侵略暴行。(2分)
⑥对日本国民宣称“终战”,拒不承认侵略战争失败而投降的事实。(2分)
批驳(史实准确,说理充分,观点正确即可得2分)
本题解析:(1)这是个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针对长安城地图中的图文信息,得出有关唐朝文明特点的结论或者观点,同时要有相应的论据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如:根据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区域位于城市中央的信息可以得出当时皇权至上的结论;根据最高学府国子监以儒学为主,可以得出当时以儒治国的特征;根据各种宗教的场所在城中并存等信息可以得出兼收并蓄的特征;等等。每个观点及论据各2分,所以需要写到三个结论财富和要求。
(2)违背历史事实的表述:这一题也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考生结合材料与所学日本侵华的史实进行比对,得出相关不符合史实的地方,需要找出五点可得满分。同时还需要就自己所找到的几处违背史实的地方,任意选择一处进行批驳,批驳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中的史实,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才可以,即史实准确,说理充分,观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政治制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唐代儒学的地位和外来宗教;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日军的投降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充满了理性精神的妥协”。这种妥协主要表现在
①大州与小州之间? ②中央与各州之间? ③北方与南方各州间? ④立法、行政与司法间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美国立法属于国会、行政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排除④。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黑脸”表示
A.刚强骁勇
B.阴险狡诈
C.凶狠残暴
D.刚烈正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是国民党副主席回乡祭祖图,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