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5-28 03:28:15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人中国的。如图所示柳宗元的 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度,周王把天下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从而建立起一个个的诸侯国,也叫“封邦建国”。柳宗元的《封建论》 就是对这一制度的经典论述。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梁启超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说: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这种观点的依据是( )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由宗法分封制形成的世卿世禄制,使贵族垄断了政权,属于典型的贵族政治,而古代希腊存在数以万计的城邦,独立自治,奴隶主贵族掌握国家政权,故A项正确;B项与周代河希腊都不符合,排除;C项不符合周代,D项不符合希腊,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材料二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材料四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一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 请用明清时期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的具体成果。(4分) (4)概述材料四中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主要观点。(5分)
参考答案: (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2分)唐朝:三省六部制。(2分)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分)清朝设军机处。(1分) (2)主要意义:促进民族、民主精神的觉醒。(2分) (3)“第一枪”:结束清朝统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第一步”:颁布《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一回”:发布改称谓、废跪拜(剪发辫、易服饰、禁缠足和倡女权)等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等。(6分) (4 )观点: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促使中华民族深刻反思,最终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并产生了一个新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企业兴起;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或答“知识界”)提出了“师夷长技”的新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兴起洋务运动,中国经济、军事、教育逐渐走向近代化。经济、军事近代化以失败告终,但促进中国教育体制、政治思想的近代化(或写促进了“西学的传入”)。甲午战争失败,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被提到议事日程一——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必起。
本题解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分析与认识。回答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首先要梳理这两个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有哪些,然后再归纳总结:“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回答“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时,要结合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来分析理解。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回答时要按照问题的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归纳答案。如材料“……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揭示了其意义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分析与认识。回答“第一枪”要结合材料“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从反封建帝制这一角度归纳总结。回答“第一步”要结合材料“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从民主政治这一角度解答。 第(4)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回答时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分析归纳总结答案。如材料“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及历程;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成就及意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历程?成果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制的弊端在于官员流动大,分封制的弊端(封建之弊)在于官员的世袭。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有利于地方发展,两者各有利弊,故A、C项说法错误,郡县制容易造成皇权专制,分封制实行时期,皇权还没有出现,分封制对王权不利,故D项错误。分封制容易造成地方割据,故B项正确。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明确系统阐述的思想是
A.天不变,道亦不变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