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2、综合题 (26分)考试制度的演变折射时代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选择题 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在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种制度是指( ) |
4、综合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太后摄玫(公元982年~1009年)后由于与宋(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战事多,每次战争都俘获大批人口,但这时萧太后对新征服的各族人户,不再编为官户奴隶而是依其原来的生活习俗设置新的部族,使其成为平民。把原来属于奴隶身份的“头下户”,改变成具有农奴性质的“二税户”,采取封建式的征收地租的剥削形式,使奴隶成为向朝廷纳税的编民。据不完全统计,萧太后摄政的二十七年里,减免赋税.赈济灾民、流民、贫民的诏令达三十次之多。采用移民、招幕以及许民‘请业荒地”等多种办法,招徕闲散劳动力,借以扩大耕地面积,恢复当地因战争而遭到破坏的农业经济。按规定,凡垦荒者在一定年限内可免除赋税,免赋年限最长达十年。“贫民”则另给以耕牛、谷种,还派出有经脸的农师传授耕植知识。萧太后还“诏疏旧渠”,兴修水利。她还亲自“观稼”,遣使劝农,如命唐古(耶律唐古)“劝督耕稼以给西军,田于胪朐河侧,劝督耕稼以给西军,田于胪朐河侧,是岁大熟。明年,移屯镇州,凡十四稔,积累数十万斛,斗米数钱”。
——摘编自张宏、刘延丽《浅析辽期萧太后的治国方略》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萧太后的改革措施。
(2) 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萧太后的改革对当时辽国产生的影响。
5、综合题 党的十八后,习近平主席发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声音,振聋发聩、使人警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新唐书·百官志一》
材料二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的运行有何作用?(7分)
(2)材料二中,为了让“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约法》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目的何在? (3分)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如何设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制约权力的机制内核是什么?(7 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文化大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