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不结盟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结合材料分析,当时新中国对美国及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都坚持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立场。A项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提出;B项是在1953年开始提出;D项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中提出,与材料意思不符。因此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近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都通过各种方式确立了各自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列法律文献确立了共和政体的是
① 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② 美国1787年宪法
③ 法国1875年宪法 ④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①④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②③确定的是民主共和政体,因此选D。?
点评: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考点定位】(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突出考查议会、内阁与国王之间的权力制约;1832年议会制改革进步性与经济背景。(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着重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体系。(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强调从两部宪法的内容引出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对国家元首、政府、议会权力的配置与制约。(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从政治进步性和阶级属性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新中国外交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50年代联苏抗美,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70年代联
美抗苏,80年代不结盟。1994年中俄签署《联合声明》,形成了一种“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
为主要原则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2011年中美确定致力于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这表明(?)
①中国外交政策不断根据国际形势和自身利益的变化进行调整
②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③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④合作取代对抗是中国与美苏(俄)关系发展的方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新中国外交的曲折发展过程,从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1世纪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中国外交政策在不断调整中,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从“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中可以看出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及2011年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确定,看出合作取代对抗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方向。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在独立之时虽然科技远远落后于欧洲,但却具有充分的发展潜力。首先,美国是18世纪理性时代的产物,在观念上认同于科学、自由、理性。美国社会的自由开放大大有利于科学的创新精神。……立法者们十分看重知识,认为社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的进步。……而且,他们一致认为科学与教育应独立于政府而发展,以免受政府的限制和控制。
——钱满素《美国文明》
材料二?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诞生于德国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受工程师叔父的影响,他从小受到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启蒙。1896年爱因斯坦进苏黎世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1年获得瑞士国籍,于次年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并于1905获得了历史性成就。1909年爱因斯坦离开瑞士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工业大学教授,1914年回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学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法西斯政权建立后,爱因斯坦受到迫害,被迫离开德国。1933年移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
材料三?爱因斯坦坚信对希特勒只有用暴力才能遏制,于是他写信给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他通报核裂变的能力。……美国1945 年秋天用两颗原子弹轰炸了日本广岛和长崎,从而结束了世界大战。……爱因斯坦并没有参与开发核武器,当他听到核弹轰炸广岛的消息时,他非常的沮丧。他在晚年致力于反对原子武器。
——《世界上下五千年》
材料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科技发展的优势。(不得摘抄原句)(4分)
(2)材料二中“1905获得了历史性成就”是指爱因斯坦创立了什么科学理论?(2分)他对近代物理学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分)
(3)材料三中爱因斯坦通报核裂变的用意何在?( 2分)后来爱因斯坦对研发核武器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分)从中体现了他怎样的社会责任感?(2分)
(4)结合材料四简要说明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启蒙思想影响,观念解放;社会自由度大;立法者重视科学知识;科学教育独立于政府。(4分)
(2)狭义相对论(1分)。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2分)
(3)迅速消灭德国法西斯(2分),反对使用核武器(2分),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用科学造福人类。(2分)
(4)原子弹爆炸造成巨大灾难,核电站不断向社会提供电力,所以科学既能造福人类社会,也会造成灾难,是一把“双刃剑”(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1918—1920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和印度纱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 日本纱
| 印度纱
|
1918.5—1919.4
| 70891
| 39251
|
1919.5—1920.4
| 34177
| 138906
|
增减
| -36714
| +99655
|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B.印度纱物美价廉?
C.群众性反帝斗争开展?D.一战后日本经济萧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18~1920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减少,主要原因是日本在一战期间企图独霸中国,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特别是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