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了把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的协议。至此,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竭力避免战争,维护既得利益
B.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法西斯欲望
C.打击进步势力,维护资本主义
D.赢得备战时间,准备与法西斯斗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安全,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 同时企图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的政策。其实质是西方大国仇视社会主义,牺牲小国利益维护自身利益与安全的极端自私的强权政治。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绥靖政策
点评:此题为最佳选择题。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处于次要地位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要”、“主要”、“根本”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题干与选项之间不是一种正、误关系或有、无关系,而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战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凡尔登战役 ②索姆河战役 ③日德兰海战 ④马恩河战役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要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阅读历史地图。从右边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 )

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
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
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
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德国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威胁,经济基础等比英法薄弱,只有速战速决,才能取胜。后来的实践证明德国采取了速战速决的计划,但未取得成功。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民国五年二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力(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赛二国之睚眦,於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投入战争,惟恐或后。”这说明?(?)
①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②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
③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
④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国际联盟的成立就是这种探寻努力的结果。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纪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
A.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其霸权的工具
B.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
C.美国与英、法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
D.苏联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这大大降低了国联的权威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