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877年《申报》专栏《津门纪略》记载说:“乡间妇女至沪佣工,当其初至时,或在城内帮佣,尚不失本来面目。略过数月,或迁出城外,则无不心思骤变矣。妆风雅,爱打扮,渐而时出吃茶……回思昔日在乡之情事,竟有判若两人者。”这一描述实际上反映了
A.作者对女子出外做工持反对态度
B.西方工业文明导致传统道德的崩溃
C.《申报》以宣传传统思想为宗旨
D.近代城市生活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
2、判断题 (18分)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日知录》卷二十二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左传》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元行省辖区广袤,权力空前,但我们较少看到双方发生矛盾冲突的材料,元灭亡也并非亡于地方的分裂割据……(行省)“不得承制署置属吏”;"诸
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行省内部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官员的任用上实行种族交参的原则,这样就在行省官员内部形成互相牵制、分权制衡的状态。在地方区域设置上,这一制度人为的使自然区域隔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如“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哪些重要信息?据材料二分析元朝行省制度有哪些特征?(5分)
(2)材料三体现了此时的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针对这一问题,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的?(4分)
(3)材料四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具有中国特色。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它们的主要差异(6分)
(4)以上材料,对我国当代加强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有什么启示?(3分)
3、判断题 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
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B.要实现合作化,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4、判断题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5、判断题 下图是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一书中所绘制的中国与美国、日本、苏联(俄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至21世纪初的GDP规模走势图。其中代表中日两国的GDP发展的曲线应该分别为

A.a与c
B.b与d
C.d与c
D.c与d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