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又说;“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这表明在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B.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C.从天人感应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图片中的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B.世贸组织建立
C.西欧共同市场形成
D.欧洲联盟建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为干扰项,B仅限于规范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行为,D项欧洲联盟成立于 1993 年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欧盟与它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都推动了区域内政治、经济间的交流合作
C、加强了区域内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A.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C.掀起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D.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关键,中国与很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BCD都符合事实,都没有体现材料内涵“也就没有(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因此选A。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方法小结】1)阅读材料。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型选择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2)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3)对材料来源、作者、时间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准确的做出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礼治
B.无为而治
C.仁政
D.兼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孟子是战国中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对孔子推崇备至,认为“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他以孔子的继承人自任,自以为“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从尧舜到商汤,从商汤到周文王,都是经过五百年,从周文王到孔子有五百多年,到他那时又有一百多年,因此“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他自居于从尧舜至孔子以来的“圣人”传统的。这就是儒家所谓“道统”的先声。孟子鼓吹效法先王和主张实行“仁政”、“王道”,就是要继承这个“圣人之世”的传统的。仁政的基础是“制民之产”,让老百姓有生活上的基本保障,这是政治稳定的基石。孟子强调保护小农经济,以此来维持和改善老百姓的生计,从而奠定政权稳定的基础。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