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是在
A.东汉
B.三国时期
C.唐代
D.两宋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耕作工具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是在唐代。出现了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中国的对外关系,经历了由开放到闭关,由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的过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2.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丝茶大量出口,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3.新中国成立初,执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的内容是
A.《史记·食货志》
B.《齐民要术》
C.《梦溪笔谈》
D.《农政全书》
E.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开放
F.中国商品经济发达
G.中国丝茶质优价低
H.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I.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G.不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同各国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参考答案:1. D
2. D
3.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问题的分析能力。
第一小题,A项中《史记·食货志》详细记载了我国历代的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粮食总产和单产数量等统计数据,也记述了我国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财政赋税制度的演变;B项中《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C项中《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D中《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故选D。
第二小题,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中国也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题干中“大量出口” 这以关键词正是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证明,故选D。
第三题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回忆教材知识可知“另起炉灶”是指同各国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费正清认为:“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按此速度国民收入将每11年翻一番。”这一判断没能成为现实的原因包括
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②大跃进运动? ③“反右倾”斗争?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信息读取看。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②大跃进运动?③“反右倾”斗争?④“文化大革命”均影响着“1957年——1968年”间中国经济发展。使费正清的预言没能成为现实。故选D。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③公有制④私有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多,逐渐开始出现贫富分化,私有制和阶级由此产生。这段材料反映的正是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后面的“天下为家……”反映了奴隶社会初期的社会状况,而前面的“大道”就应该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它彻底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它之前的200年,中国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落伍者。现代化之于中国,有梦却无路,是它的出现,让中国人的梦想逐渐有了清晰的“时间表”:用100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它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