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
A.涉及经济领域
B.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C.未进行政治改革
D.导致苏联解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
[? ]
A.军事力量的削弱
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D.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来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欠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
材料三 1985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请回答:
(1)从三则材料看出,苏联三位领导人当时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三则材料看出,他们各自的经济改革有哪些缺点?共同的不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赫鲁晓夫:农业;勃列日涅夫:重工业;戈尔巴乔夫: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各自缺点:赫鲁晓夫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不顾自然条件的差异推行种植玉米,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勃列日涅夫与美国争夺霸权,进行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停滞不前,人民不满情绪高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实现“加快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经济增长率下降。共同的不足:没有真正解决因斯大林体制的僵化而导致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问题。
(3)①历史原因: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和一些政策上的错误。②现实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③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绩,不包括()
A.使国民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
B.形成了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D.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就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 ]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改革重点放在农业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未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