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五)
2019-05-28 03:43:24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宋太祖、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相同之处是( ) A.极大地削弱相权 B.分化中央和地方事权 C.地方上设三司分权 D.分割宰相权力
|
2、综合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四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材料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3分)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3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列宁心目中无产阶级政权的特点。(2分) (5)依据材料五,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2分)
3、选择题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战国的军功授爵制—西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其对应的选拔依据正确的是 A.军功—孝廉—门第—才 B.才—孝廉—门第—绩 C.才—门第—绩—孝廉 D.孝廉—绩—才—门第
|
4、选择题 毛泽东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这表明他认为:
A.儒家远比法家高明
B.法家才是思想正统
C.分封制优于郡县制
D.郡县制优于分封制
5、选择题 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
A.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
B.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
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