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结盟
B.1892年法国与俄国签订《军事协定草案》
C.1882年德、奥、意缔结《三国同盟条约》
D.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一战背景的了解。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结盟,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后来,由于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缔结《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为了对付三国,1892年法国与俄国签订《军事协定草案》,法俄同盟的建立,标志着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随着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调整了同法国、俄国的关系,在20世纪初签订了《英法协定》和《英俄协定》,这两个协定的签订,意味着三国协约的建立。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因此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右图所示是1913年欧洲形势,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列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D.列强之间相互勾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世纪末,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法德、英德、俄奥三大矛盾的激化形成右图中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故答案选择B项。
点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包括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发展的平衡。(1)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的方式不一样,水平和特征不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多寡不同。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它们所侵占的殖民地多少不同:英法是老牌殖民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最多,尤其是英国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德、日等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较少。(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工农业发展速度和水平不一样,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按工业实力排队是英、法、美、德;而到19世纪末,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超过了英、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必然造成它们之间的新矛盾,而矛盾的激化往往带来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其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位史学家在讨论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时说:“政府部门的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进展。妇女就业人数从217万成长到297万人,增加了80万人。过去,她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附丈夫;现在,她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的哪一时期
[? ]
A.英国工业革命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
D.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理位置?②民族矛盾?③资源丰富?④大国干预?
[?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早结束战事的战场是
A.苏德战场
B.北非战场
C.西欧战场
D.亚太战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关于各个战场结束战事的时间,联系教材可知,苏德战场其实也可以说是西欧战场,因为二战后期在欧洲大陆上呈现一种美英联军从西部,苏军从东部对德国夹击的形势,最终苏军攻进柏林,这个战场于1945年5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而结束,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5月,北非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亚太战场以1945年8月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而结束,答案为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各个主要战场的相关史实尤其是其结束的时间是否掌握,考查的是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