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经济》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官府对手工业的管理相当严格,而且官营手工业的技术分工细。比较、分析选项,可知,只有A项表述符合题意。其余BCD三项的表述与题干意思不相关,是对题干意思的曲解和误读,排除BCD。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主要原因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8世纪的康乾盛世”,注意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因此“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所以选择D。AB史实错误,C是客观原因,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5分)
材料一 西汉前期,钱币袭秦形制,文曰“半两”,法定重量当为十二铢。但铸造时通常实重不及其额,前后铸造的钱币大小、轻重亦不一致。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私铸钱低劣者薄如榆英,号为“英钱”。不同时期、来源、质量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非常不便。汉武帝统治时期,由于对外征伐不断,中央财政从此前“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的丰盈一变而为入不敷出的困局。
材料二 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使中央政府对五铢进行统一铸造和发行。“于是悉令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五铢钱轻重合宜,自汉至隋七百余年,基本上行用不废。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币制改革的背景。(7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汉武帝统一货币的举措。(8分)
参考答案:(15 分)
(1)铸造的金属货币重量与实际价值不符;郡国掌握铸币权,严重影响中央集权的加强;币制
紊乱影响经济正常发展;汉武帝时长期战争导致财政入不敷出。(7分)
(2)其实质是与地方豪强兼并势力和分裂割据势力争夺财权;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对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有促进作用;五铢钱大量流通,使币制和币值保持长期相对稳定,并影响后世。(8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汉武帝时期币制改革的背景从材料一中的“原来铸造货币时通常实重不及其额,前后铸造的钱币大小、轻重亦不一致”和原来“郡国”掌握铸币权,严重影响中央集权的加强“以及”需要解决汉武帝时长期战争导致财政入不敷的问题“这三个角度进行解释即可。
(2)评价汉武帝统一货币的举措既要从经济角度评价,又要从政治角度评价。经济角度主要包括汉武帝统一货币在主观上是为了同地方豪强势力、分裂割据势力争夺财权,在客观上起到了对社会经济的重大的促进作用,并且使后来的币制和币值保持长期相对稳定。政治角度主要包括汉武帝统一货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稳定国家的政局等等方面进行回答即可。本题是要运用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原理来解释这个问题,在学习中加强原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汉武帝时期币制改革?币制改革的背景、统一货币的举措(课标外)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中唐诗人张籍在《寄元员外》中写到“月明台上唯僧到,夜静坊中有酒沽”从诗中我们可能得到的信息有( )
①唐朝始终实行严格的“市、坊”分界制度
②当时“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有所松动
③“坊”中所沽之酒,应该来源于私营酒肆
④交易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符合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实的是
①汉代丝绸之路开通
②唐朝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③明清时期在广州设“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④元代广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贸易兴起于汉朝,当时汉代的都城长安、洛阳是世界性的繁华大都市,这一切要归功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唐朝对外贸易以管理部门是市舶司;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唯一对外开放的地方是广州,广州十三行是唯一的对外贸易的渠道。元代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是泉州。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史》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