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应该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深受国内经济危机困扰
B.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中国高超的外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
D.英国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用材料情境的形式考查了“一国两制”下香港回归的原因。从中英《联合声明》中的关键信息:“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 这是应该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看出英国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迫于中国的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故选B。
点评:香港回归条件: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中英、中葡联合声明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提供法律依据;港澳同胞的期盼。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主张用儒家的伦理纲常维系封建统治。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今年,始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市场对欧盟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欧盟路在何方,举世瞩目。请阅读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探究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
材料一?近代史上,欧洲各国有众多的思想者一直在为实现欧洲统一进行理论上的探索,然而,直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血流成河的惨剧之后,欧洲人才痛定思痛,开始脚踏实地,向欧洲统一迈进。
——2002年1月《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规定:受援国必须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
材料三? 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
一一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注:以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
一一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先贤们倡导欧洲统一的目的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通过《对外援助法》要达到什么目的?(2分)结合材料三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简述欧共体的成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说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是世界多极化的根源”。(4分)
(4)有人认为世纪之交的欧洲是发展与动荡并存,请举史实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目的:消除欧洲国家间的隔阂,消除战争根源,实现永久和平。(2分)
(2)目的:借经济援助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2分)
原因:二战后,欧洲经济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国际地位下降,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4分)
影响:削弱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4分)
(3)随着欧共体经济实力增长,欧洲在政治上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4分)
(4)说明:1989年东欧剧变,1990年两德统一,1991年苏联解体,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等。(答出其中四点给4分,总分不能超过4分)
本题解析:
(1)由于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开始迈向统一,可见其目的与欧洲的和平有关。
(2)第一小问从其经济政治的附加条款可以看出其真实目的。第二小问从材料的信息看,其所述三个史实都表明欧洲试图脱离美国控制的倾向,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挖掘答案。第三小问,注意其限定词“世界格局”,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首先要清楚当时的世界格局是什么,再回答其如何形成冲击。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是美苏两极对峙,欧洲的联合和崛起对两极格局构成了冲击。
(3)注意材料四和材料三之间的因果关系。材料四经济差距的缩小是导致材料三各国试图摆脱美国控制的经济根源。从经济对政治外交的决定作用来回答。
(4)审题注意时间界定,世纪之交即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及题目要求的和平和动荡两个角度要求。回顾所学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
点评:本专题是世界现代史中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区。从考查题型看,仍以选择题为主,但不排除出主观题的可能性,要注意本部分知识与经济史相联系。从考查内容看,应特别注意美苏关系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和影响。从文综的角度看,要注意本专题知识与当今世界的地区热点问题相联系进行命题。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④邓小平访问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能力。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是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努力的结果,排除①;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签署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1978年签署建交公报,再次确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9年正式建交,中美关系扫除台湾问题障碍取得突破性进展。1979年1月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第一次访问美国,此时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已经达成共识,排除④。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就确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下列关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皇权至上?②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神权与王权的结合?④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宗法制为核心。(2)族权与政权结合,家国一体。(3)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紧密结合。(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因此②③④符合题意,①可排除,因皇权至上的原则确立始于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识记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重难点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