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不包括
A.王韬
B.薛福成
C.郑观应
D.谭嗣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人物及其代表作有:王韬《韬园文录外编》、郑观应《盛世纪言》、《盛世危言》、薛福成《筹洋争议》、《庸庵海外文编》、马建忠《适可斋记言》等等,可见A.王韬、 B.薛福成和C.郑观应都属于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早期维新派
点评:注意早期维新派与康梁维新派主张的异同:相同,1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都主张变法: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办新式学校.3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的和进步的。区别:1.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据,使变法思想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2.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付诸行动,康梁将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 ]
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
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
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朝
D.可以走法、美革命之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 下列材料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家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
? 材料二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 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史实说明上述三个观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材料一:传统文化。材料二: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材料三:整体的社会环境。
(2)材料一: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材料二: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或光绪帝大幅度调整礼部官员,激烈反击)。材料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尚弱。
(3)改革的成功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多方面的积极地为改革的成功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