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5-28 03:53:16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将传统的丝织技术与文学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始于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的缂丝技术,它开始于唐朝。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图中的情景反映了什么的兴旺发达( )
 A.元杂剧 B.宋词 C.唐诗 D.明清小说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题中图片,联系教材,首先图二中是教材中出现的元杂剧人物陶俑,再判断图一,从服饰看应该也是元朝人物,所以排除BCD三项,此题答案为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和观察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从各个方面包括服饰、动作等获取有效信息,还要适时联系教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新中国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中,100毫米突击炮、新型远程火箭炮、歼—10、空中预警机等一些新装备盛装亮相。追溯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箭武器的国家。它们最早出现的时间应该是? ( )
 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北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主要反映的是现代中国军事上火箭炮应用现象,以此切入对古代中国火药术的考查。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火药术应用于军事上,最早是在唐朝,而中国最早的火箭武器也出现在唐朝,故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展览一 中外名画鉴赏
(1)结合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给以上两幅名画配上核心解说词。(要求:每幅名画的解说词不得少于两点,否则不能得分。)(4分) 展览二 中外文学荟萃
  (2)展览二中展示的是中西方的两部名著,分别被称为两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按文学作品的风格归类,它们属于哪一类?(2分)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社会存在的反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展览三 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卢梭《社会契约论》
|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3)材料中两位思想家主张的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2分)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的角度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4分)
参考答案:(1)王维:“文人画”;强调个性,注重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王维是文人画的鼻祖;注重诗意,“画中有诗”。(2分) 毕加索:现代派绘画;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画面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描绘的是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屠杀无辜居民的情景;描绘了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惊恐。(2分)(各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注意:如果回答两幅画的作者是王维、毕加索等已知信息,不能给分。) (2)现实主义(2分) 《红楼梦》: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出现了反封建的进步思潮。(两点即可得2分) 《人间喜剧》: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拜金主义思想盛行。(两点即可得2分) (3)相同点:都反对君主专制(或反对封建专制)。(2分) 不同点:阶级属性:前者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后者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2分) 前者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后者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2分)
本题解析:(1)根据展出的名画的画面特点,可以得出结论:第一幅画注重诗情画意,融绘画、书法、文学、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是中国古代的文人画,也叫“士大夫画”, 王维是文人画的鼻祖;第二幅画是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属于现代派绘画,画家把具象的手法与立体主义的手法相结合,并借助几何线的组合,使作品获得严密的内在结构 紧密联系的形式,以激动人心的形象艺术语言,控诉了法西斯战争惨无人道的暴行。 (2) 第一问,本题是在考查学生对现实主义的理解,难度不大;第二问考查学生对这本名著的理解能力,学生联系阅读内容解答即可。《红楼梦》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小说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人间喜剧》作者是巴尔扎克,他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这部作品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罪恶。 (3)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大。第一问,根据材料中黄宗羲“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以看出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根据卢梭《社会契约论》中“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也可以看出卢梭强调主权在民,反对封建王权。第二问在结合两人生活的不同环境背景来分析比较。 考点:中西方的文学艺术 点评:本题以中外名画、文学作品、思想入手,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上来说,对于学生的在求很高,在有很强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还要把知识纵向联系,因此就在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平时就要加强记忆了。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12分)吴歌是明清时期的流行歌曲,又称江南小调、俚曲、折枝儿。它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全盛时代是在明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好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交往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材料二 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陈述1598年的社会情景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所言皆朝廷种种失败,人无不乐听者,启奸雄之心,开叛逆之路。此非一人口舌便能耸动,盖缘众怀怨愤喜于听耳。” ——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想当初,这往来,也是两厢情愿,又不是红拂私奔到你跟前,有不曾央媒人将你来说骗。 你要走,由你走,你若不要走,就今日起你便莫来缠,似雨落在江心上,哪希图你这一点”。 ——摘自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不稀罕》 “三皇是我兄,五帝是我弟。欲罢而不能,因非而得罪。” ——冯梦龙《黄山迷》 材料三 吴歌这一腔质朴的、真挚的人生感受,萌动着追求人生幸福的渴望……这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从思想史的角度考查吴歌,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为改写中国思想史增辉添彩。 ——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之后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4分)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吴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的依据是什么?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对史学研究有何意义?(2分)
参考答案: (1)原因:理学的兴起,倡导“存天理、灭人欲”;戏曲等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4分) (2)现象:非议朝政,抨击君主;张扬个性,自主择偶;否定礼教,追求平等。 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君主专制的加强,封建制度的腐朽;理学占主导地位等。(6分) (3)依据:人文意识的觉醒; 意义:拓宽思想史研究的领域。(2分)
本题解析:(1)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宋代的社会背景。分析宋代之后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可以从思想、文化等角度入手。如思想上理学兴起,倡导“存天理、灭人欲”;文化方面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即戏曲等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 (2)由材料“所言皆朝廷种种失败,人无不乐听者,启奸雄之心,开叛逆之路”“也是两厢情愿”“有不曾央媒人将你来说骗”“三皇是我兄,五帝是我弟”等关键信息可知,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非议朝政,抨击君主;张扬个性,自主择偶;否定礼教,追求平等。而导致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回答,即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君主专制的加强,封建制度的腐朽;理学占主导地位等。 (3)由材料“吴歌这一腔质朴的、真挚的人生感受,萌动着追求人生幸福的渴望”可知,说吴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的依据是蕴含着人们追求幸福的人文意识的觉醒。由材料“从思想史的角度考查吴歌,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为改写中国思想史增辉添彩”可知,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对史学研究的意义可以从思想的角度回答,即拓宽思想史研究的领域。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代时代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时期的社会现象与产生原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吴哥发展历程
本题难度: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