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2019-05-28 03:53:16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④魏晋时期的书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2、综合题 诗文、书画、戏曲,汇聚悠悠万事,浓缩人生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赏下图郑板桥的《幽兰图》。
 (1)该作品有哪些特点?(4分)作者在作品中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材料二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4分) 材料三 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3)据材料三概况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2分)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春望》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材料三 柳永是北宋词坛上一面鲜亮的旗帜。他以切身的感受入词,以市井风光入词,以清浅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词,不避俚俗,铺叙绘写,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由于柳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故而在宋元时代流传最广,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诗为词,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进一步开阔了词界。他的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一、二,与杜甫的诗歌风格相同的是哪一幅?2分。有何特点?4分 (2)在内容方面,杜甫的诗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个相似,2分。结合史实予以说明。2分 (3)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形式的主流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4、选择题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是在 ( ) A.汉代 B.隋末 C.唐末 D.宋代
|
5、选择题 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
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