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 阅读以下材料:
? 材料一:从现在起,重新开始了由城市到农村,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中心关键是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如果我党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并使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么,党和人民政府就将不能维护政权,就会站不住脚,就会要失败。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公报
? 材料二: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 材料三:中国社会从1958年到1978年20年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确立了我们的根本政治路线……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主要是改革和开放的政策。
——《邓小平文选》
回答:
(1)指出上述三则材料所关注的共同问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及其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评价1958—1978年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关注的共同问题: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2)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背景:三大战役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影响:解决了革命胜利后,我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 ?②中共八大: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影响:正确地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了经济建设方针,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展指明了方向。
? ?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影响: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伟大转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这20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曲折的,也有所发展,但总体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快(或者答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1958——1962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之后为什么又有大幅度回升?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1966——1980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增长率长期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党和国家是怎样改变这一现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下降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回升原因:中共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启示:经济建设要循序渐进;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2)原因:“文化大革命”使我国国民经济遭到沉重打击;“文革”结束后,我党主要领导人坚持“左”的错误。
措施: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
A.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B.世界贸易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从1978年到1992年”这个时间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目的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同年召开的十四大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故选C。根据以上分析ABD均错误。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9年开始,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走的是一条先农村、后城市的路线。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共八大的路线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中共八大
①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
③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④坚持了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间我国

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石油生产的就本状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本题为材料分析题,考查考生对历史阶段的概括辨析能力。从题中所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是十年探索时期。建国后由于把重工业放在首位,煤炭、钢铁、石油的发展呈上升趋势。粮食生产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带来了危害,1958年的“三面红旗”使农业生产开始受到一定的影响,再加上苏联因素、自然因素,1959—1961出现了三年困难,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农业生产有所恢复。依据图中所示曲线可知其产量自1958年开始下降,1960年开始逐渐上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9-1961年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泛滥,工农业比例失调加剧,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由此可以判断图中曲线描述的是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因此,正确答案为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