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5-28 03:54:21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汉承秦制”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汉朝( ) A.设立中朝和外朝 B.废分封,设郡县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废丞相,设内阁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汉承秦制表现为既继承又创新,中朝属于创新,外朝就是原来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故属于继承,所以A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承秦制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这两种意见的理由分别是什么?(6分) (2)材料二表明元初地方行政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意义。(5分) (3)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怎样的趋势?(2分)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无美恶,期于适时”这句话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1)行分封,还是行郡县。(2分)分封制:天下初定,分封有利于对边远地区的管理;郡县制有利于对地方的控制,可以避免出现周朝诸侯纷争的局面。(4分) (2)行省制度。(1分)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后世。(4分) (3)中央集权逐步加强。(2分)要紧扣制度与时代关系来认识,如制度要适应当时社会的情况和时代需求;制度要随着时代变迁而革新。(4分)
本题解析:(1)在讨论采用什么样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出现两种意见,一是采用分封制,另一个是采用郡县制。它们的理由材料中已经涉及,总结概括即可。(2)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的实行,有利于进一步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同时,也提高了行政效率。(3)从以上材料可以总结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呈现出中央集权不断地加强,地方分权不断地削弱的趋势。对于“制无美恶,期于适时”可结合材料,依据自己的理解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点评:我国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中央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统一;在秦代,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这一体制在汉代以后逐步的加强,呈现出两大发展趋势,一个是中央集权不断的加强,另一个是皇权的不断加强。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材料一:内阁--指某些国家中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内阁总理(首相)和若干阁员(部长、总长、大臣或相)组成。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英国的责任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现代汉语词典》 材料二: 永乐虽有洪武一样独揽大权的野心和实力,但一次又一次的远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想象一下从京师到漠北运送文书的荒谬),于是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就应运而生。 ——《铁血网》 请回答: ⑴指出当时英国立法权、行政权的归属。(3分)国家大权实际上掌握在谁的手中?(1分) ⑵此解释是否适用于明朝的内阁?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4分) 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内阁对中英两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2分)
参考答案:⑴归属:立法权:议会;(1分)首相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1分)行政权:首相。(1分)实权:首相。(1分) ⑵不适用。理由:①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②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均由皇帝决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③只是强化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4分。说明:只有结论没有理由不给分。) ⑶中: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在《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掌握立法权;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内阁掌握行政权。而内阁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实际上掌握国家大权。 (2)首先说明看法,显然此解释不适用于明朝的内阁,然后就明朝内阁的作用和地位,结合史实说明理由。注意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职责都是辅佐 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 非法定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3)注意比较英国内阁制与中国古代内阁制。首先,性质不同,前者是封建制度产物,后者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物。第二,权力不同,前者只有提供意见,后来有票拟的权力,但没有决定权,行政权掌握在君主手里,明朝内阁制只是君主的顾问机构.后者是直接的权力机构,掌握实际的行政权。第三是作用不一样,前者强化皇权,后者有利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英国内阁制与中国古代内阁制。 点评:比较型材料题:历史比较法是指对历史现象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上进行比较对照,辨别其相同点或不同点,然后寻求其中规律的方法。 首先,按知识结构确定比较点(即比较项),如:对于过程性历史事件,可分成背景(原因、条件)、过程(性质、特点、内容)、结果(作用、影响)三个部分。 其次:在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比大不比小”。 如比阶级属性不比人名。比历史阶段不比具体时间 再次:比较之后要总结出结论,相同点总结出规律,不同点总结出特征。例如比较两次鸦片战争,比较项是发动两次战争的目的、两次战争的性质、结果和影响。结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在中央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 A.设三省六部 B.实行内阁制 C.设三司 D.废丞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关键是看清时间限定词“明太祖”时期,所以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这里“朕”应该是 A.夏启 B.嬴政 C.刘邦 D.李世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