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 ]
A.一化三改
B.综合平衡
C.多快好省
D.以粮为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老照片拍于20世纪80年代初,石狮的服装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户。这幅照片能够说明当时石狮地区

A.计划退场确立市场体制
B.政策宽松,激发市场活力
C.先行先试,推进国企改革
D.大胆开放,设立经济特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以及图片中“批零兼营”的信息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下商业模式有所改变,故本题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D.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强调了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之间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可知B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A 二者并未执行特殊的民族政策,C经济特区没有行政自主权, D经济特区执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但依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社会制度,A C D三项均不是二者的共同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方面,与党的八大相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取得的新突破是
A.认识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性
B.确定了坚持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C.提出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D.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提示》,要求各地抓紧秋收已经完毕的时机,大规模地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中共中央发出该指示主要是为了
[? ]
A.进一步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B.进一步丰富人民物质生活
C.进一步调动集体生产的积极性
D.克服困难以渡过经济难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